近年來馬祖各島隨著務農人口的老化及蔬菜價格競爭力不足等因素,傳統農業振興無力,早年祖先開墾的良田多數已閒置任其荒蕪或改為其它用途;汗滴禾下土,傳統務農賺的是辛苦血汗錢,在精緻有機農業風行的年代,馬祖的農業要澈底規劃轉型才有出路,有機無毒是市場主流,在馬祖建立有機無毒島,方能振興農業,荒地才能重生。
聯合國農糧機構提出警告,未來十年內世界可能面臨嚴重糧食短缺危機,很多糧食出口國已經意識到這個危機,禁止國內農產品出口。馬祖地區目前感受不到任何糧食短缺的危機,但從長遠角度看,自給自足的農業仍然是未來可能的方向。地區農地閒置比例之所以高,是因為務農人口老化,年輕一輩不願投入這個看似沒有前景的行業,原因是我們的農業生產沒有競爭力,農田零散無法機械化作業等,要提升競爭力,可以朝有機無毒方向努力。
國內有機農業快速發展,截至今年台灣地區通過驗證面積累計達 3,540 公頃。政府為擴大有機農場經營規模,協調整合台糖公司及退輔會提供土地,設置大面積有機農業專區,目前已設立台南縣柳營鄉太康、高雄縣橋頭鄉、中崎、杉林鄉永齡及花蓮玉里鎮長良等四處,面積達262公頃,發揮產業群聚效益,帶動鄰近有機農業經營。有機農業專區因大面積栽培,繁衍各種有益昆蟲,如瓢蟲、螳螂、蜜蜂等,以及各種鳥類或爬蟲類動物,與有機作物形成互利共生之生態。以台南縣太康有機農業專區為例,該專區面積達45公頃,除有生態工法農水路,大面積生態滯洪池,提供各類生物棲息繁殖外,加上空氣清新,成為鄰近地區民眾晨跑及自行車運動最佳場所,同時兼具生產、生活與生態三生功能。
地區多坡地,農田多依山而闢,較不利於機械化作業降低生產成本,因此能夠利用的平地更要善加規劃,農地重劃是途徑之一。多年前政府有意在北竿最大農業平地坂里村推動農地重劃,但因為農民無共識而作罷,令人遺憾。要振興農業從提升競爭力開始,有了競爭力才能吸引年輕人加入,並以新的觀念與作為投入,政府也要以更積極的作為協助農民輔導轉型,以有機無毒型塑地方農業特色。
有機農業是對環境友善之耕作方式,建立有機農業專區形成群聚效益,擴大經營規模式降低產銷成本,同時帶動有機農業生產,逐步建構有機村。農政單位預估至民國 101 年,台灣有機農業面積將倍增為 5,000 公頃,而推動有機農業更有其周邊效益,可以伴隨精緻休閒農業結合觀光,是非常適合馬祖發展的新農業方向。
推動有機農業島 讓荒蕪農地重生
- 201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