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空中鳥瞰馬祖尤其是南竿,各式新造的建築如雨後春筍般矗立在各個村落,許多都是未經合法程序申請。縣府為了匡正失序的現象,持續向民眾宣導,在執法之前也引領民眾循著正確的申請方式。有民間聲音指出,既然地區土地與都市計畫有那麼多的問題,何不網開一面,讓大家有更多的興建自由呢?問題是網開一面要開多久,如此「自由」,對地區聚落保存、風景區保護的發展有甚麼影響?這些都是要思考的問題。
馬祖從戰地政務解除以來走向觀光立縣,其景觀優勢一是自然美景,二是古樸的閩東式聚落,如今有逐漸瓦解的趨勢。主要的推力在於公、私部門的持續開發,水泥化的海岸線、高低洋房平地起,和古厝參差形成突兀的視覺感。
如果在商業區,在以現代化提供二十一世紀生活享受為主的村落,蓋新式大樓當然沒問題,但也要考慮整體的景觀,更何況是在亟欲發展觀光,以古色古香為號召的傳統聚落?如果北竿的芹壁、莒光大浦出現五層水泥洋房,對亂石矮牆的漁村風情是有多大的殺傷力。考量民眾生活需要,政府已放寬在傳統聚落建築修繕,建築物內部可以翻新、外觀需保持與原來村容一致。
我們之所以這麼堅持維持傳統特色與自然景觀,就是因為他是馬祖和金門、台灣之所以區隔之處,沒有這樣的環境,我們要如何和台灣各地的特色景點競爭?我們所有的只剩新舊交雜的村落、很多水泥公園、很多消波塊,一個很鄉下不怎麼起眼的小鄉鎮。
維護自然與傳統聚落景觀有陣痛期,民間可能會忍受許多開發上的不便,備料場不能隨便開拓、墳墓也不能隨便挖,房子當然也不能隨意興建,我們固然可以理解政府在民智未開,且制度不完備的階段網開一面,但也呼籲都市計畫與建管法令,必須配合馬祖整體的發展觀光需求,和民眾需要,儘快加以修訂,民眾的法治觀念也待提升。
衷心期盼不管是政府還是民間大興土木之餘,除了建管法令、都市計畫與土地等問題,也要思考馬祖觀光立縣的初衷和戰略,馬祖的特色是傳統、是自然,是廢棄瓦房間奔跑的梅花鹿,是山林間吟唱的鳥兒和島礁的燕鷗,一切政策,一切硬體建築,都要考慮維護這些景觀,有這些景觀,同時加強貼心且創意的旅遊服務( 如素食DIY料理民宿、創新包裝特產品),馬祖的觀光才更有一線生機,至為盼。
寬容與引導
- 201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