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應兼顧社會責任

  • 2010-10-18
 飛航台馬的立榮航空公司日前宣布配合機隊維修,北竿航線要在下個月採取局部減班措施,引起北竿地區民眾一陣嘩然。北竿一天僅有三班飛機已經夠少了,現在還要再減班,且不論減這一班對交通會有何種程度影響,就是在社會觀感部份,也會給人不好的印象。市場導向讓北竿一直處於備用機場的角色,但站在運輸業社會責任的立場,當不得已必須要減班時,也要考量替代方案實施的可行性,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門及立榮航空公司可以再評估。
 航空公司機隊要定期維修是必要的,因此要針對部份航線實施短期減班也是可以理解的,此次立榮針對北竿實施短期減班,在事前未與地方溝通的情況下,讓人產生社會觀感不佳的聯想。一個月的短期減班說實在對馬祖當地民眾搭機需求所造成的影響十分有限,但航空公司及政府有關部門在做決策時,不能不考慮社會觀感與社會責任的問題。照顧弱勢本是政府也是企業的責任,今天馬祖南、北竿機場因為各種主客觀因素,產生諸多不合常理的現況,北竿起降天氣條件優於南竿機場,但班次卻排的比較少;南竿機場又因為長度較長,能夠起降的機型比北竿多了福克五十及軍用運輸機,這些天候及機場條件上的差異要能適度的整合,才是對馬祖交通改善有助益的。
 若是因為長期客源不足而實施減班,企業的經營難處我們可以理解,但如果只是要配合機隊維修的短期措施,我們認為更要慎重考量。南竿機場可降落的機型較北竿多,往年年節時,交通部及國防部就曾以軍用運輸機協助疏運旅客,這也表示南竿有立榮以外的機型選擇,而北竿就只有立榮五十六人座飛機可飛,在沒有任何其它替代方案的情況下,對北竿的衝擊一定會比南竿來的高。
 馬祖航線相較於立榮所經營其它國內各航線,是一條又愛又恨的航線,愛的是獨家經營沒有競爭者,恨的是馬祖機場受限於地形及導航設施不足,而常常呈現「不正常」的情況。儘管如此,馬祖航線在國內線之中,仍然是經營者眼中所謂的「黃金航線」,除了載客率長期排名全國前三名外,因為航空交通是馬祖對外十分重要的管道,不論是在地居民或外來觀光客,對這條空中管道的依賴性十分高,相對要求與需求也跟著提高。長期以來,馬祖的南、北竿機場,不時傳出因為立榮無法滿足機位需求,而造成乘客與航空公司之間的糾紛,這裡面有些是旅客情急之下非理性的要求,但航空公司在此時要有更大的包容心來處理這類事件。
 航空運輸是馬祖重要的發展命脈,除了滿足需求外,在運作調度與資源分配上,主管機關民航局有很大著力點,就看政府重視的程度到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