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那麼簡單

  • 2010-11-04
 日前梅姬颱風來襲造成蘇花公路坍方,大陸創意旅行團二十五人中有多名死傷、失蹤,花蓮縣長傅崐萁也特別率領縣民北上行政院,重申興建蘇花改高速公路的必要。
 不僅多名立委催促行政院做出積極回應,行政院長吳敦義與總統馬英九也在不同場合宣布只要環評通過,就興建蘇花改。雖然這些議題的舞台不在馬祖,我們還是要注意這些新聞事件所隱藏的警訊。
 我們發現主流媒體資訊多半是政治人物強調蘇花公路的高意外機率,因此興建蘇花改就能給花蓮民眾一條安心回家的路。有開發單位所提出的數據資料佐證;蘇花公路歷年來的交通意外甚至坍方,也都加強了蘇花公路本身不安全的印象,單單從一些報導看來,興建蘇花,改似乎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
 果真如此?如果蘇花公路容易崩坍真的是蘇花高多起死亡事件的元凶,以上觀點就可以成立,環保團體引述來自交通部與警政署的資訊,卻得到不同的答案。
 淡江大學教授張勝雄根據警政署及交通運研所資料分析指出,蘇花公路因坍方致死人數,過去8年來僅5人、因坍方影響花蓮對外交通,6年來天數僅25天;但蘇花公路因駕駛人酒駕、超車等問題致死的人數卻高達46人。
 《環境資訊中心》也報導,無論蘇花公路交通事故是不是全世界第一,其落石導致死傷機率佔所有交通事故2%,改善道路改善了落石問題,另外98%死亡的人不會因此而減少,地球公民協會研究員黃斐悅也提到蘇花改計畫以長隧道解決危險路段,然而卻計畫讓貨卡車使用,機車及單車仍使用蘇花公路,對於使用機、單車的民眾行車條件未改變。
 對於公共建設總是有環保的聲音,這也是為什麼我國引進環評機制,而在馬祖地方政府也針對重大建設如后澳水庫、南竿二期海淡廠等召開說明會,促進鄉親的理解與認同。我們希望政府在投資、開發之餘,要通盤考量大多數民眾長遠的公共利益。
 總統馬英九回答台灣媒體的時候說,花蓮鄉親需要安全回家的路,除了改善公路外,也要加速鐵路運輸的配套,如何協助農產品的冷凍和運輸,是否可以透過海運或其他方式解決砂石車問題,都可以進行必要的嘗試,讓這個問題獲得解決。解決事情不見得只有單一選項,問題的全貌也不見得像媒體說的那麼簡單,是蘇花改議題給我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