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故事館的設立和期待

  • 2010-11-08
 因歷史的偶然,馬祖日報陪伴馬祖走過第53年,因為這段的偶然,她寫下了馬祖的每一天日記;也因這份珍貴的歷史紀錄,她催生了馬祖故事館。故事館的內容,配合文建會五年地方文化館計畫,今年還不能一次到位,未來三年規劃有3個希望,第一個希望能夠找回重現我們集體懷舊和共同記憶;第二個希望能夠帶給遊客新舊馬祖對照的感受;第三個希望是馬祖日報這盞夜燈永遠點亮在馬祖的夜晚。
 馬祖島嶼型的商機活絡復甦,推動觀光事業的發展不僅係地方政府施政主軸,也是住民唯一的生計出路,而此時最需要依賴兩岸旅遊客源開發,除外部天然環境外,區域內的人文資源如能結合文化創意,賦予新的生命力,可成為具市場競爭力的觀光產業;但當前馬祖觀光產業行銷不足,主要應係在地觀光資源特色,尚待各方共同積極充實條件,使旅遊內容豐富化、生動化,以期提供觀光客不同的體驗價值。回顧戰地政務時期發生的點點滴滴往事,正是馬祖故事旅遊豐富化的最佳素材,以及創造歷史重要內容的篇章。
 當年政府因應時代背景及環境需求,成立馬祖、金門日報社,除以宣揚民心士氣,並留存了半世紀歷史的全紀錄,也給予在地性報業歷史資產的再利用價值,以及在觀光發展上的功能再深化。馬祖故事館為馬祖日報從推動報史館構思到延伸規劃,並開拓現有資源,而以社區街角式博物館的規劃為主力訴求:一則深化媒體功能;二來帶來周邊效益,增加報社收入。同時,為活化報社組織人力,馬祖故事館以公辦公營機制運作,維持館務正常經營,再進而與社區團體建立夥伴關係,導入展示、教育及遊憩活動,形塑為馬祖記憶文化園區。
 觀光休閒產業已成為21世紀最大的產業之一,其中以博物館為發展的重心,以台北市為例,古蹟、古物場景因再利用其實際展演經營模式的生活博物館,如北投文物館、紅樓劇場、台北故事館及台北之家等,結合城市裏人文、經濟、生活的保存,更為未來價值的延續勾勒藍圖。
 馬祖故事館設立方向及屬性與民俗文物館有所區隔,馬祖故事館以文件、事件圖景、文獻為敘述,馬祖民俗館偏重常民文化生活器具展示為主。根據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2009年統計,全國公私立博物館已超過500家,八成為民間博物館,因其特色形成另一種觀光休閒產業,無形中亦擴增了教育、學習的視野;如地方傳統產業文化,當傳統產業漸行沒落後,透過地方產業博物館的成立,不僅重拾產業既有的光華,更能持續的辦理相關活動,重新凝聚社區居民意識與提昇文化價值之內涵,如鶯歌陶瓷博物館、坪林茶業博物館、埔里酒廠文物館等許多成功知名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