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轉角看到一段故事,就像嗅到懷舊記憶中的香氣,聽到了某段心靈深處的旋律…。在都會城市轉角就是咖啡館,街道幾乎是三步一小店、五步一大店;馬祖以反身式思考,在各個小型傳統聚落巷道間,形塑街角式博物館以替代咖啡館,更能滿足人們內心的穩靜,也更靠近馬祖。
隨著消費習性及品味改變,國民旅遊對象逐步靠近人文景區設施,如博物館、文資保存古蹟景點、異族群文化等。相對地,因觀眾性向、興趣的轉換,以新、舊博物館為主體概念的文化觀光工程,可造就文創產業機制的活化,也是社區小型博物館營運動力的燃料。
在故事館主題館開館之後,內容、空間遊憩再規劃、社區合作、經營管理及發展目標與方針,以及發展限制、困境等,在於思索如何運用留存的歷史紀錄、圖像、場景,讓外界更能一窺馬祖演變軌跡,進而更貼近了解馬祖的過去、現在及未來的三部曲,進而發展馬祖記憶文化園區的概念,以及形塑馬祖各島聚落的社區街角式博物館之有效參考範本。
因此,未來研究問題之需要妥善設計與思維調整,試圖重新思考地方文化館定位,以博物館專業化概念能在鄉間聚落散播蔓延,普遍性地引導走入聚落街角巷弄之中,使博物館社區化、庶民化逐漸成形,以及落實融合社區認同與社區文化之地方性博物館,切合階段性策略發展,雖在有限人力及財力下,希望仍可做得有聲有色,讓地方聚落文化館香火永續。同時,須研究探討策略規劃所運用的分析方法,建構規劃設計理念及步驟,做為馬祖故事館經營策略之參考;並探討經營策略的相關資料,同時藉由各界看法,累積對地方文化館經營策略的看法。以上述資料為基礎,再分析方法,勾勒出經營發展策略藍圖。
故事館設立目的可分該故事館提供不同族群,共同分享馬祖文化的可能性;建立保存、呈現、延續與管理馬祖文化資訊的資料庫;規劃與設計馬祖文化園區,尤其如馬祖文化園區問題,延續馬祖戰地文化歷史特質,以及數位化相關歷史文化的變遷;結合社區文化資源,呈現馬祖文化歷史特色,以帶動人文觀光發展。
馬祖轉往觀光之島發展,進一步開發既有的人文社會已成為必然趨勢。而在冷戰時期偏重軍事防禦及思想、生活管制,形成相異的時光面貌,開啟旅遊大門後,是國內外遊客欲探的神秘之島。當前馬祖以觀光為主軸,開發系列人文與自然生態的主題旅遊,性質各異的訴求,即展現了建構多元連結的旺盛潛力與企圖。連結,本是跨越疏離,疏離是海島永遠的命運,在現代紛雜繁忙的都會生活,疏離有時更是珍貴的資產。例如,兩岸分治後的軍政合一,寫下與台灣本島不同歷史文化場景及紀錄,連結過去歷史篇章加以形塑、呈現,其所透露精神力量具島上文化深耕厚植的作用,創造人文島嶼的新價值,可令人期待。
社區街角式博物館之出發
- 201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