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故事館在11月9日開幕,裡面一些黑白相片,開幕當天引起許多人的討論,已經有一定年齡的馬祖鄉親可以在相片中找到熟悉的場景、認識的人物,因此說起當年的故事,話匣子一開都關不起來。這些跟人有關的故事,就是讓馬祖充滿生命的理由,但這些故事還藏在長輩的記憶當中,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消失無法復還。
近幾年來馬祖開始重視這方面的歷史資料,民俗文物館的成立、鄉誌的進行、馬祖故事館建置等,甚至是部分考古文物的出土,都不斷的嘗試在累積馬祖的歷史與故事,但有一塊至今仍然欠缺,就是人物的故事。早年在馬祖相當缺乏文字的紀錄,現在找到一些隻字片語的官方紀錄,有人的名字,沒有人的故事,這是相當可惜的。
當年我們的長輩如何飄洋過海來到馬祖,經過什麼樣的生活磨難?現在許多還在馬祖生活的長輩,當年都是生活在其中的一份子,這些不是沒有價值的東西,是馬祖重要的記憶,更是馬祖人認同的根。
在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例子頗值得學習,誰適合進行自己社區的故事採集,絕對就是社區的一份子,熟悉的長輩,從小長大的環境,誰對社區環境的熱情會超過他們。台灣許多社區的組織或學校,會整合學校和地方資源,想辦法尋求官方的資源(經費),進行社區故事全記錄的工作。
以台中一所何厝國小為例,全體動員主動走入社區,邀請地方社區團體共同發想及參與,五、六年級老師們帶著小朋友走入社區,邀請地方耆老為學生口述社區的故事,並將精采的故事做成繪本記錄下來。重點在於社區長者原本就非常樂意為晚輩說故事,將故事保留下來是一件未來凝聚社區的重要資產,為社區及身邊的人留下紀錄。
馬祖的故事更精采,因為我們歷經歷史的偶然,大時代的故事肯定更加感人,馬祖在先民歲月中,都在與山、海搏鬥,爭取生存下去的機會,接下來的日子又停在兩岸對峙場面,長期停留在軍管時期,誰也沒有閒情逸緻留下文字紀錄,因此現在可以找到的庶民生活記載的文字、圖片少之又少。
為自己身邊的長者寫下故事,為自己的社區留下記錄,這一個工作誰能比社區的成員做得好,我們鼓勵社區投入這項工作,而相關單位則可以提供經費申請,及口述記錄的技能培訓,讓馬祖故事越來越豐富。
留下馬祖故事 從社區出發
- 20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