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解嚴紀念日之意義

  • 2010-11-17
 金馬解除戒嚴屆滿18週年,一起走過軍管歲月的金門民間團體-縣鄉土文化建設促進會舉辦「戰地36-金馬解嚴18週年文化論壇」,民眾建議將金馬戰地政務終止日11月7日訂定為金馬解嚴紀念日,比照228和平紀念日辦理紀念活動,我們認為一則以彰顯國家邁向民主的努力,二來凸顯中央應予金馬更多的關懷。我們不是做悲情訴求,而是希望藉由紀念日,讓中央及臺灣同胞不要忘記過去金馬烽火歲月的付出,有必要給予邊陲金馬提昇及建設,進而扶植金馬發展。
 台灣在民國76年解嚴,金門、馬祖從臨時戒嚴,直至81年11月7日終止戰地政務才真正解嚴,回歸民主憲政,推行地方自治。解嚴之後,雖大力推動離島建設,以安撫人心,但金馬民眾長期壓抑沉澱情緒迸然而發,諸多事務百廢待舉,也留下至今餘痛,如土地政策即明顯例子。
 金馬解嚴18年來,中央對戒嚴歷史冷漠忽略,金馬有識之士並非要挑起仇恨,而是喚醒重視歷史教訓,讓後代金馬子弟珍惜民主的可貴。金馬解嚴後,回歸民主憲政、舉辦縣長、縣議員選舉、開放觀光,可以說是金馬重獲新生,希望解嚴日的11月7日,訂定為紀念日,比照228和平紀念日辦理紀念活動。再者金馬戒嚴在世界冷戰史有其重要一頁,早年美國總統大選還曾論述金馬撤軍問題,以及兩岸對峙時期留下的歷史檔案蒐集和整理相關資料進行研究,相信都能凸顯出金馬歷史地位。
 戒嚴和戰地政務為絕大多數金馬民眾共同記憶,訂定金馬解嚴紀念日,可提醒政府省思做了多少彌補,加強對金馬的建設,以撫平歷史的傷痕。在國共對峙時期曾為兩岸接戰前哨站,高舉反共大旗的第一線,這段漫長的烽火歲月及軍民守護島嶼生活故事,永遠是金馬人心中的記憶,也是珍貴檔案資料庫。
 回顧過去半個世紀,因時空背景與台灣本島不同,金門、馬祖體制以實驗性質全面實施戰地政務之軍管措施,因此,金馬雖有歷史悲情的宿命,亦有諸多戰地記載、記憶,此等可歌可泣故事,既是馬祖的歷史軌跡,也是地方珍貴歷史紀錄資產。
 民意盼金馬解嚴紀念日訂定,誠如前述非悲情訴求,因它已走入歷史,而是肯定金馬過去所做台澎的屏障,以及軍民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同時,給予金馬關懷或是特別優惠是因有歷史背景,並非獨厚。金馬人所要不多,尤其馬祖海空交通建設,中央有必要做長遠、整體的關照,金馬土地問題給予修法解決,還給民眾對祖先土地情感的連結。至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