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垃圾回收的觀念近年來在縣環保局的大力宣傳下,不論老少都有很深的認識,但在日常生活執行面上,仍然發現部分鄉村未能落實;環保單位以「舉手之勞」做為資源垃圾回收的口號之一,不論是家庭、社會、學校、部隊、機關,舉手之勞正是回收政策能否落實與成敗的關鍵。落實資源垃圾回收不僅能創造回收商機,更是對地球永續生存的重責大任。
根據環保署的統計,全國資源回收率自87年5.87%提升至98年35.34%,已回收約274萬公噸的資源物,合計每天約回收7,501公噸,相對可少蓋8座900噸以上的焚化爐。另外,廢棄物資源化也是節能減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去(98)年臺灣回收了近18萬公噸的廢塑膠,減少垃圾處理成本約3.6億元,更創造45億元產值的再生原料,可製成衣物、毛毯、假髮、拉鍊、包裝盒(蛋盒、文具L夾)等,有效減少碳排放量,亦創造非常可觀的經濟效益。
馬祖地區近年來包括資源回收後端處理及委外業務步入常軌,各鄉每年定期的回收委外都吸引很多廠商競標,廠商寧願低價搶標是為後端再生原料的新價值,其中又以鐵鋁罐及廢鐵銅等的再利用價值最高。地球資源有限,世界各地對這些金屬類回收再利用的需求日益提升,相關的產業也在蓬勃發展,再生科技及產業被列為下一世紀的重點產業。
在回收業務的推廣方面,地區從早期的宣導鼓勵到稽核開罰,過程中看到的成果未能如預期的展現,這裡面最重要原因與問題,仍出自每個家庭與個人生活習慣的源頭。我們從部分鄉村一般垃圾中仍可見少數資源垃圾可知,不是民眾欠缺回收的觀念,而是沒能做到「舉手之勞」,一人一點,到了後端處理時就形成重大負擔。資源回收百分百是口號與理想,要實現也的確有其困難,但這絕對是一個可以共同努力的目標,將之培養成生活的一部分,延續推展就更加容易。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環保與綠生活的概念逐漸蔓延,環保工作未來絕對會和生活做緊密的結合,影響的層面也會擴大,地球公民應從小培養環保的觀念,學校是很重要的宣導教育場所,值得慶幸的是,地區各學校在這方面的工作都能全力的配合,而這個觀念也期望由學校影響到家庭社會,因為只有社會各階層的全面性落實,才能把回收工作落實,而最終受益的也是每一個積極參與的人。
落實資源垃圾回收的重要性
- 201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