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惜公物,培養公德心

  • 2011-05-27
 馬祖多數公共設施都為公家建設、公家管理,但毀損的情況非常嚴重,多數人在使用時都因為不用負管理之責,而隨意濫用,進而讓後面使用者感到不便。今年鄉代會在前往各村活動中心考察時,都發現公家物品的毀損情況嚴重,常常都有冷氣忘記關、電燈忘記關的現象,更不要說公廁的使用,所有的生活環境代表著一個地方的文化水平,我們希望享受公家資源的同時,請像使用自家物品一樣愛惜。
 近來有幾件事常引發民眾抱怨,像是公廁不潔、介壽堂或演藝廳垃圾遺留、海埔新生地公園噴水池垃圾等,通常都是民眾抱怨,最後由主管機關買單,打掃的人則邊罵邊打掃,因為雖然清潔是他們的工作,但不當或刻意破壞的使用,總讓人覺得不滿。
 馬祖公共建設經費不缺,要蓋工程一、兩年就可以完成,但維護常常遇到困難,大家都不願意擔任維護管理機關,因為總是吃力不討好,清水涼亭蓋好沒有幾天,所有的玻璃窗戶就被打破了;介壽海埔新生地公園、親民步道在蓋好時,大家都拍手叫好,但誰是管理機關,在議會還必須經過議員的多次質詢,最後由首長親自指定。
 隨著教育文化水平的提升,我們更應該對公德心自我要求,自身攜帶的垃圾自己帶走、看表演時不要大聲喧嘩、不要隨地丟垃圾、不要製造噪音、不要破壞公物、不要放任自家寵物在巷口大小便、不要開車橫衝直撞、不要任意破壞公物等。
 愛惜公物是一種公共道德的表現,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私物在私人的管轄範圍內,別人並不敢隨意侵害;而公物沒有專人時時看顧,很容易被人破壞,更有許多人以非自家物品而濫用之。愛惜公物是公德心的表現,而且公物的設置費用也是由我們納稅義務人來負擔,愛惜公物可以省下更多的經費,做更多的公共建設,這樣一來,民眾才能享受更便利舒適的生活環境。愛惜公物是一項利人利己的好行為,人人都應該愛惜公物,培養公德心,讓環境更美好。
 當我們在要求公部門之同時,我們也要要求自己,不要認為公共區域是公家的事,是管理清潔的人工作,這種想法就不對,對地方升級是最不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