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商品一詞,近年是非常熱門,主要大意就是廠商業者為降低成本,將原本的原料使用或加入非法並有害身體健康的物質,從前幾年的三聚氰胺毒奶,到近期的塑化劑風暴,一而再、再而三的殘害民眾健康,我們呼籲相關業者懸崖勒馬之外,也提醒消費者務必睜大眼睛,政府相關單位也要秉持職責加強嚴格把關,不然不知道還有多少黑心商品會突然被爆出來。
前幾年的三聚氰胺毒奶事件震驚全球,大家還記憶猶新,不過大多民眾都歸咎於對岸黑心事業太多,認為只要不用大陸商品就沒事,沒想到這次塑化劑風暴一出來,源頭竟是台灣原料大盤商,而且遭汙染的產品多如牛毛,可說遍及我們的生活,舉凡「運動飲料」、「果汁飲料」、「茶飲料」、「果醬、果漿或果凍」、「膠囊錠狀、粉狀之型態」等五大類食品都要下架回收,不吃不喝這些東西還算事小,消費者還能省荷包,只是這次是最驕傲的國產品出包,民眾對於產品的信心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恢復。
過去幾年,國內食品衛生檢驗很顯然主要都是針對對岸及其他國家產品,「建立兩岸食品安全機制」也成為江陳會談主要議題之一,衛生單位與大陸官方對口單位等密集研商確立三大主軸「反黑心、嚴把關、有保障」,尤其在反黑心部分,將要求大陸官方未來在對台輸出檢驗作業上,與歐美等先進國家同等級,以最嚴格標準把關,若有問題,必須即時通報,以採取必要管制措施。嚴把關部分,國內目前已加強國內把關,衛生署也積極成立「食品藥物管理局」,增加預算與人力做好邊境與境內把關,至於各界最期望的食品安全「有保障」,是指如果問題食品流入時,對業者與消費者造成傷害,應有保障機制,惟確實落實方式還有待討論。
在內外環境都很毒,相關法令不周全的當下,民眾似乎只能力求自保,也確實,現代社會普遍外食造成飲食攝取不均衡,以及人口老化,國人太愛吃、愛喝一些有的沒的,像是所謂的健康食品,國人每年在此類食品市場消費近三百億,因此各大企業莫不競相生產各式保健食品,來供於市場消費,但因市場品牌眾多良莠不齊,有些黑心商品魚目混珠,商品檢驗也多少會有漏洞,不然此次塑化劑事件不會這麼久才爆出來,讓消費者不僅浪費了金錢,更可怕的是還賠上了性命健康。
我們呼籲鄉親選擇購買食品飲料時,要仔細注意外包裝的標示,是否符合國家相關規定,重點如是否標示成份內容及添加物、標明注意事項及食用方法、標註有效日期、標示製造廠商及工廠字號、標示消費者服務電話、可接通否、標註營養成份表、是否有誇大之療效闡述、外包是否為密封包裝等,只要多用一點心,就可以避免白花錢又傷身體。
嚴格把關提高警覺 杜絕黑心商品
- 201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