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宣導、執行及民眾認知的理解,雖仍有違建及濫墾現象,但這兩年民間建造房舍也多循合法建案,這是可喜現象,更值得鼓勵。我們一再強調,民眾是可以教育的,取締只是處置違建的手段,罰鍰或移送法院也不是解決的唯一途徑,而正本清源之道,研議於都市計畫通盤檢討中放寬建蔽率、容積率及容積獎勵移轉、獎勵的可能性,就像濫葬發生,我們要先找源頭;再者,鄉親對問題解決認知、行為要予匡正。
這兩年隨情境式的轉換,地區民眾漸趨回歸法制規定,申請建照後興建合法建築,雖欣見現象的改變,也是好的開始;不過,過去付出的社會成本太大,這十年期間南竿尤其東區為最,未經合法程序的新建、增建,以及民間傳統「占天不占地」錯誤觀念,有的巷角擠到僅人身而過,鄉間曾有年長者慨歎往生後棺木抬不出去。身為我們這一代,留給下一代的生活家園,是改善各家庭舒適空間,而卻窄化街角巷弄的天地。
我們回頭看90年代,馬祖鐵皮屋熱,現今不要說我們看到難過,連蓋的屋主自己都後悔,同時環境及觀念的轉變,蓋鐵皮屋已式微;在當時鐵皮屋興起的背景,是營造廠不多,也忙於中小型公共建設,對民間住宅興建興致缺缺,家戶新增建只好選擇鐵皮;到後來重大建設啟動,小型營造廠商轉向民宅興建區塊,有的村莊上樑儀式幾乎沒停過。這10年來沒有間斷的違建建物,因沒有建照,相信屋主也是深受困擾,大家不要誤為樓層健在,人也沒事,只是外界看不到有的被查報、有的跑法院。
這兩年循合法建案增多,除家戶自宅認知增強外,中小型營造廠商轉向民宅興建區塊,多以出售,相對的也提高申請建案合法途徑,我們樂見鄉親在預定預售屋時,先決條件是建照,而無建照者,既使價格壓低,大家都打退堂鼓。
平情而論,違建非鄉親所願,過去未提出申請,多半是嫌麻煩,以及過去錯誤示範,致使一窩蜂跟進,如今事實已造成,留待後續處理外,現今奉勸大家不能也沒必要存僥倖心情。
蓋新房是件大喜事,在地人以「萬年寶蓋」形容建屋的珍貴,也是上一代與下一代情感的連結,工務部門一再宣導,都計建管法令管理其實沒想像中困難與複雜,我們更沒必要去省建築師部分費用,或是多占非己土地,或是在乎因建蔽率而縮小面積,為住的安心,把事前的程序要跑完,事後就不必跑法院。家,不在於大小,在於心安,就是住的平安。
住的心安 循合法興建(上)
- 201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