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生活習慣 遠離塑化

  • 2011-06-05
 塑化劑污染愈演愈烈,不只知名運動飲料,連幼童常吃的知名廠商鈣片、益生菌都添加,受污染的食品越爆越多,雪球越滾越大,民眾陷入「談塑化劑色變」的恐慌之中。
 事實上,塑化劑早就存在我們的生活中,在環境中隨處可見。只要是塑膠相關製品,絕大部分都含有塑化劑;例如:食品包裝材料、塑膠地板、玩具、化妝品、油漆等,不管是吃的、喝的、擦的、聞的,都可能會接觸到微量的塑化劑。換句話說,從人類發明塑膠製品以來,塑化劑就一直存在生活中,只是隨著塑膠製品越用越多,我們所暴露塑化劑的量也隨之增加。
 民眾如果想要遠離塑化劑,可以從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做起;例如:儘量避免用塑膠袋裝熱食熱湯,少吃速食、外食和微波即食食物、居家生活減少使用塑膠製品、多洗手,都是避開塑化劑的好方法。專家認為,只要充足睡眠、多運動、營養均衡,正常人根本無須吃任何保健食品。
 很多家長會給孩子吃保健食品,但這些保健食品大多數沒有經過實證,無法證實對小孩的健康有正面幫助。很多家長在小孩腹瀉時,擔心孩子拉肚子會造成脫水、電解質缺乏,自行購買運動飲料,直接或稀釋後給小孩喝。實際上,運動飲料是給運動後大量流汗的人喝的,主要是補充大量運動後流失的水分,並不適合給拉肚子的小孩喝。運動飲料的糖分太高、電解質太少,孩子發生腸炎拉肚子時喝運動飲料,腸胃不容易吸收,反而更容易拉肚子。
 有關食品添加物常造成健康上的問題,以含糖飲料為例,易造成肥胖、齲齒等問題,並導致白開水喝太少,飲料的瓶瓶罐罐及食品在加工處理及運輸的過程中,會產生的許多溫室氣體,造成環保問題。
 經歷塑化劑風暴後,我們應該鼓勵每個人多喝白開水,以免因為市售運動飲料、含糖飲料、現做飲料有過多的糖分以及添加物,造成身體額外的負擔,甚至危害健康問題。每個人隨身攜帶水杯、水壺,以便時常補充水分,每天喝充足的白開水,不僅能幫助身體正常代謝功能,亦可避免不必要的健康危害。此外,應多吃天然食品,少吃過度加工的食品,減少攝取過多糖分及熱量,不但有助於體內環保,也能兼顧地球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