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友鄉親可從地方網站發現一篇發人省思的轉載投稿文章,就是不定時支援馬祖精神科門診的草屯療養院沈政男醫師,日前投稿聯合報,標題為讓鄉親相當有共鳴的「遊馬祖送『關』島、補助不如建機場」,直指同樣是離島,為什麼只有馬祖得承受這樣的不便?與其補助交通費,不如把錢拿來整建機場!這位醫師的心聲,也是到過馬祖受困滯留的心情,大家亦感同身受;我們認為,交通的改善雖非一蹴可及,我們的爭取方向及作法,正如大家期待要有一座標準的機場,希望中央少一分台北觀點,多一分離島著眼,給離島中唯一不標準的機場,早日讓它標準化,不要再讓遊客來一次而永不重遊。
不時來馬支援門診,現家居台中市的精神科醫師沈政男,日前特別投稿國內平面媒體聯合報,標題為「遊馬祖送『關』島、補助不如建機場」,主要是說立院修法補助金門、澎湖居民往返台灣的交通費,由現行兩成提高到與馬祖一樣都是三成,馬祖人恐怕更要問:能不能也給馬祖人,跟別人同等級的機場?馬祖機場設備簡陋,起降要看老天臉色,南竿得能見度五千公尺以上才能飛(金門要九百公尺,澎湖無此困擾),每逢霧季,旅客經常來得了回不去,受困機場時只能自嘲:「遊馬祖送『關』島」。交通不便,影響馬祖的觀光發展,浪費了媲美地中海濱的美麗景緻,也降低醫療、教育人員的支援意願。
我們可以發現,馬祖的交通,連身為精神科的醫師都會難耐,更何況我們長住馬祖呢?尤其是仍屬霧季的當下,可預見的此類無奈場面及抱怨聲浪還會不斷上演與浮現,地區軍民鄉親看似宿命般的接受,其實是因為只能「吞下去」,但台灣遊客花錢到這裡玩,卻要受到又好氣又好笑的「遊馬祖送『關』島」,關一天還好,請個假就沒事,關二天以上是一定會變臉笑不出來,還有人被關到公司老闆不諒解,負面宣傳一開,旅客對馬祖只會更加的裹足不前。
回顧這幾年的交通改善,我們公部門都在做、在爭取,只是努力之後未必有收穫,或是被中央以財政等因素遭到回拒,或以評估計畫先做,去,讓承辦單位是辛苦又無法一下看到具體成果,民間業者也只能繼續等候,交通未能改善之前不敢做大幅的投資,旅客要繼續承受不便交通與次等設施,形成一環卡一環的惡性循環。
我們要體認到,中央錢不多是事實,但對於改善馬祖機場絕對是綽綽有餘,只是我們中央未能把馬祖交通議題提升到國家建設層次來突顯,就如建購新臺馬輪,地方規劃引進高速客輪,中央卻仍以維持原傳統船隻建造,現等到這種現代化客輪由兩岸業者購買後開回亮相,又覺得可惜。空中交通改善也是如此,我們期待中央要重視離島的實際需求,擺脫台北的觀點,要以國土延伸的觀念,做好外島的連結。
補助不如建機場 談空中交通改善
- 2011-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