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馬祖陸籍漁工船引發軒然大波,不但多次引起北竿漁民的群起抗議,也在此次海巡署長主持的年度地區漁民座談會中遞交陳情書;其實去年就發生過馬祖籍漁船到金門撈過界的情事,雖然國內漁船跨海捕魚並不違法,但因其雇用中國籍漁工捕撈,依法不得靠近金門海域1000公尺內,被金門漁民檢舉,遭海巡依違反《漁業法》開罰3-15萬。因此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漁民憤怒亦為累積之果,從中央到地方都有責任正視與解決這個問題。
每年的海巡座談會幾乎都是馬祖漁民的吐苦水大會,向海巡長官提出地方面臨的難題是常態,多數問題無法解決,但隨著時間的變化會出現新的狀況,惟今年的憤怒指數特別高,主要是馬祖地區雇有陸籍漁工的船隻已經多達40艘,有的船隻除了船主外都是大陸漁工,肆無忌憚違法捕魚,包含用刺網撈捕破壞、地區傳統定置網作業區的錨定纜繩割除等,不但讓漁民財產受到損害,最令人詬病的是無視地區海洋資源的殺雞取卵行徑。
馬祖島嶼多又環海,原本就是漁業資源豐富之處,過去經常聽地區耆老談到過去的豐富漁獲,但現在卻面臨極大的危機。又因為馬祖海域鄰近大陸,兩岸漁民衝突不斷,前兩年就已經發生多起雙方在海上叫囂丟擲汽油彈的激烈舉動,大陸漁民又隨著船隻水平的進階,鐵殼船、高速快艇,讓地區執法單位取締難度大幅加高。地區海巡才剛發生與大陸鐵殼船相撞以致發生海巡弟兄受傷的情況,金門海巡也因為與大陸快艇的海上追逐強行跳船登檢險象環生而登上媒體版面。
馬祖因為資源有限,永續資源是必然的發展方向,惟因地區小、人際關係緊密,讓執法上多了一些弔詭之處,就像大陸漁工割纜但船主是馬祖人,因此不管船主或定置網主都會向地方民意代表陳情,馬祖漁民也會因為向海巡檢舉遭到黃岐漁民的反彈,在改日前往大陸修船時遭到大陸漁民群起圍攻,糾結的問題很難一言而盡。
正因為取證或執法上的諸多考量,讓地方政府可以著力之處有限,大家都希望海巡可以發揮最大的嚇阻功能,但實際上海巡經常也是有苦難言,日前雜誌甚至直言海巡是血汗工廠,長期編制不足,必須執行的任務又多。造成人員加班情況嚴重,審計部就指出,海洋總局人員在民國104年度,平均每人每年加班時數高達556小時。
在驅除大陸漁船成果尚未令人滿意之際,近期出現合法陸籍漁工船問題亦令人頭疼,船主有責任、有義務要管束所聘大陸漁工的作為,像是違法如刺網捕撈、割纜及近海一千公尺內作業等,海巡及建設局都應該強力執法,避免民眾產生僥倖的心理,再來如夜間燈光船影響觀光賞淚,則有賴地方政府擬定相關辦法管制,並據以執行。
依法行政是政府部門不變的態度,但給予民眾可依循的方向也是政府的責任,嚴加取締給予裁罰是鄉親對政府部門的期許,相關單位近期應快速做出回應,解決漁民面臨的困境,違法的作為也應予以導正,輔導船主朝向合理的經營模式改進。
社論/中央地方共同強化護漁執行力度
- 2016-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