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流感威脅再起!根據統計,上週類流感門急診就診病例、流感住院人數上升,新增19例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以及3名死亡個案,這波流感季累積10人死亡,反觀地區數週前也發生病例集中出現趨勢。我們認為,病毒不長眼,一般民眾不該有置身事外的感覺,很可能下一位被傳染的人就是你,所以最好的自保方式就是重症高危險群及高傳播族群及早接種疫苗,其他非優先接種民眾,可依照宣導方式提升自我衛生管理。
台灣每年流感疫情約自10月起逐漸加溫,於次年3月後脫離流行期,每年均流行A型與B型流感,目前兩種型別病毒均未變異,亦無抗藥性。今年特別擴大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國內自10月1日開打至11月6日接種數已逾419萬劑。由於接種疫苗後需一段時間才能產生保護力,民眾如出現類流感症狀,應儘速就醫,以避免病毒散播提升疫情風險。
馬祖地區雖號稱「淨土」,從各類傳染疾病的管制到社會案件的發生,都是全國最低的地方,家長也放心的讓孩子外出遊玩,雖然如此,但我們對於防疫的觀念還是不能輕忽,就如防疫工作的精神指標所說「莫恃敵之不來、恃我有以待之」。
地區衛生單位自SARS以來,對於各類傳染病及疾病的防治及宣導,向來是不遺餘力,與衛福部加強聯繫,均於每年10月準時施打流感疫苗,使防疫備戰工作在秋冬流感流行季前完成整軍備戰。不過,可能大多數民眾被宣導太多次而有點麻痺,不是那麼在意疫情及保持警覺,這是相當不好的狀態。所以在此呼籲,民眾要做的,就是全力配合衛生單位的宣導,確實體會到我們正面臨可怕的病毒威脅,才能產生危機意識,落實防範流感。
而流感知識方面,不少民眾對於不同流感的差異及如何導致重症等都不清楚,其實正確資訊早就在你我身邊。當然,接觸並運用官方資訊的民眾有限,政府其實可以更精確地查證,並且更積極地聯繫媒體,主動提供流感資訊,使媒體、專業衛生組織緊密結合,透過優勢的傳播地位,將傳遞的深度、廣度都再擴大。
即使政府做得再多,最後關鍵還是在民眾自己身上,要落實個人衛生習慣來避免感染流感,最簡單的就是勤洗手,雙手避免任意碰觸眼、鼻、口等黏膜,環境保持空氣流通,咳嗽、打噴嚏需遮掩口鼻,若不慎接觸,應馬上以肥皂澈底清潔雙手。若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等呼吸道症狀,應戴口罩並就醫,儘量不上班、不上課。
社論/防範流感 關鍵還是在民眾自身
- 2016-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