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公職人員戮力以赴 實現馬祖願景

  • 2016-12-11
 國際經濟大環境低迷不振,國內景氣亦未見好轉,政府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大的方面,政府必須有能力拿出好的政策來救經濟,設法改善人民生活;小的方面,公務員應該苦民所苦、有所作為,以服務的熱忱來感動人民。否則,在這個經濟不景氣的年代,民間企業減薪、無薪假、裁員或倒閉,失業率攀升之際,有工作保障及穩定收入的公務員,往往成為眾矢之的。振興經濟發展,是馬祖的重要施政目標,不管是觀光發展、兩岸關係的連結,或是酒廠的營運,許多公共政策的執行與落實,除了預算分配允當之外,最關鍵還在於全體公務員的戮力以赴、通力合作。
 時代在變,潮流在變,思想觀念與做事方法也必須與時俱進。人民授予政府管理公共事務的權力,從政官員也常以「公僕」自許,稱人民為「頭家」,但是,因為公務體系劃分層級,官員等級有別,所以公門中仍然存在不少「衙門作風」與「當官心態」者,官腔官調,看上不看下的官僚習氣,一時難以改變,民眾評價自然不高。另者,由於組織結構因素使然,造成部分公務人員奉命行事、等因奉此、墨守成規、因循苟且的消極保守心態,最為民眾所詬病。這兩種現象值得公門中人省思、檢討、改造,據以重建公務人員文化,扭轉社會觀感。
 政府部門與公務員體系動輒得咎,事實上與經濟環境有密切的關係。經濟繁榮時,百業興盛,人民收入豐,社會富庶安定,一般大眾對於安於現職的公務員不會有太多要求與苛責;但是,當經濟衰退時,百業蕭條、謀事不易、收入不穩,人民生活捉襟見肘,相對比較,生活安定的「鐵飯碗」,每每就成為眾矢之的。持平而論,這種現象對大部分奉公守法、認真負責的公務員不盡公平。但是這樣的問題,也凸顯出公務部門必須積極為民興利,為民造福的重要性。
 社會上對公務員評價的高低,取決於公務員的觀念與態度。因此,公務員要有「不墨守成規」,及觀念上必須秉持「人民最優先」的原則精神為民服務,在態度上應該主動親切展現服務熱忱,才能扭轉社會形象;而且,在這個快速變化的多元社會,公務員還必須掌握社會脈動、開拓視野,建立主動積極、勇於任事、創新發展的新思維。
 馬祖給予外界的印象,往往是個生活節奏緩慢而安逸的環境,受限於離島及各種天然條件不佳的限制,經濟、產業發展與台灣本島之間有著「城鄉差距」。要打破這樣的限制框架,唯有丟棄被動、保守的消極心態,用心用力為人民創造福祉。總之,事在人為,政府任何政策政令,端賴全體公僕主動負責,用心推動執行,務必多聽民眾心聲,主動負起便民利民責任,群策群力,宏大服務功效。我們期許所有公務員都能認真負責、勇於任事,在崗位上為馬祖打拚,進而打造馬祖為真正的幸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