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軍事據點活化再利用 保持原味很重要

  • 2016-12-25
 繼55據點變身成為戰地特色青年旅館後,馬管處將繼續推動57、77據點規劃營運。軍事營區的釋出與再利用對地方是個契機,隨著駐軍人數不斷減少,發展觀光已是馬祖不得不、也是最好的選擇!如何將觀光發展與軍事特色做結合,激盪出最美麗的火花,這不僅是戰地文化保存工作之一,也是活化馬祖競爭力的具體作為。
 馬祖地區陸地面積不大,加上地形起伏,平地少,可容納遊客人數有限,而且孤懸海外、地處偏遠,過去海峽兩岸處於敵對狀態,人員只能從台灣進出,但因與台灣交通相對不方便、常受天候影響,一年通航天數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經過數十年的努力,遊客人數逐年成長,面對馬祖觀光未來發展,是值得期待且樂觀的。但是不可諱言,馬祖長期發展亦面臨腹地過小與發展極限的問題。
 馬祖與金門的海島型防禦陣地的完整性與細膩性,在二十世紀中後期,應屬全球之冠。而今軍隊不斷的撤離金馬地區,所遺留的軍事工事處處可見,如果未能及早因應,整體規劃、發展觀光,所有閒置陣地即將面臨荒蕪命運。如何在不影響戰備情況下,協調軍方活化戰地資源,釋出廢棄據點、坑道、營舍,俾供整修活化再利用,並規劃開放定點營區、陣地、火砲射擊,供遊客參觀體驗,是考驗金馬兩地的前瞻思維及經營管理能力。
 馬祖最重要的觀光資產就在於曾經的歷史因素所造成的戰地地景風貌,隨處可見的軍事設施,即便凋零都有他存在的價值。近年來,將據點活化及賦予更多內涵,有更進一步的創意與格局,透過民間資源的投資與開發,一來可以活絡軍事建築,再者可以達成維護保管的目的。戰地軍事設施服膺了防禦的基本原則,多是屬於隱藏性的地景,與自然環境融合得非常密切,恰好符合當前生態環境及綠建築的準則;一部分則是鬼斧神工之筆,化不可能為可能,充分發揮當時的土木建築之技術,也具體呈現當時戰地不屈不撓的精神意涵,保存價值非常之高。
 隨著馬祖的非軍事化,並不代表應該在空間景觀上的「去戰地化」。戰地景觀的特色,是馬祖不同於臺灣及其他各地的關鍵要素。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保存戰地文化景觀是馬祖兼顧生態保育、歷史保存與觀光發展的重要策略。活化再利用工作,除了善用這些資源朝永續發展邁進外,也要採更宏觀且全面性地檢視各軍事據點的意義與價值。軍事景觀不僅是馬祖的最佳資產,也是歷史、記憶與文化象徵的一環。好好保護與利用,避免粗暴的毀壞、拆除,保有具特色、完整,足以敘述史實、呈現時代故事的遺產,才是觀光經濟上永續發展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