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一棒接一棒 永續馬祖人力

  • 2016-12-26
 本報日前報導馬祖公共服務人力斷層的問題,例如中華電信馬祖區營業處現有38名員工,員工平均年齡高達55歲,並且5年內就有16人要退休,而珠山電廠現有61位員工平均年齡約47歲,5年內也將有8位員工退休,目前馬祖公務人力正面臨基層同仁高流動、中階科長難培養、高階主管快斷層的問題與隱憂,如何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健全馬祖公務人力,將是馬祖公共服務永續發展的重要課題。
 過去馬祖實施戰地政務時期,由於用人在程序上的彈性,以及擇才以馬祖籍的優先,同時將保送制度與公務人員進用綁在一起,在這種特殊時空環境下,培養了許多優秀的馬祖人才,是馬祖建設前進的重要動力。在戰地政務解除二十餘年後,當初進入公部門服務的年輕小伙子已屆退休之齡,而馬祖用人程序也早已回歸人事法令,在二十多年前不少鄉親就擔心的在地公務人力斷層危機,目前已慢慢浮現。
 馬祖的公共服務人力出現斷層,主要是兩個原因,首先是某些公共服務單位長年未釋出職缺,使得年輕人進不去,或是釋出的職缺都是臨時人員、約聘僱人員的職缺,缺少正式公務人力,例如中華電信馬祖區營業處曾長達17年未補1人,這樣除了造成組織員工的平均年齡高齡化,更使得部分優秀馬祖子弟在無法獲得進入機關參賽權的情況下,不得不轉往其他領域發展,或是選擇到台灣試試身手,間接造成馬祖機關無法持續地甄補到最優秀的在地人才進入組織。
 第二個原因是地區青年在現有競爭機制下的弱勢,有些單位雖然開缺穩定,但是由於地區考生欠缺主客觀條件,使得地區錄取人員仍是台灣籍大多數,而台灣籍新進公務員等到服務年限滿時,多數仍選擇調台,使得馬祖人力缺口永遠無法補滿,各單位變成新兵訓練中心,經驗無法完整傳承與累積。
 如果地方自治的實際運作,常任文官的在地籍比例嚴重失衡,這樣的地方自治將造成民意的脫節與政策的落差,為了永續地方建設,有關單位應協助馬祖子弟克服離島考生與城市考生競爭條件落差,讓更多優秀的地方青年能進入公部門服務。
 另外,目前有不少馬祖青年子弟在台灣當公務員,有些是因為一開始考試分發就在台灣,有些則是因為家庭因素而調台,這些年輕公務員是馬祖力量的延伸,他們在馬祖長大,對於馬祖生活、文化十分熟悉,再加上有台灣公務界的實務經驗,是馬祖的人力資產,公部門可建立人才庫,例如每年舉辦一次座談會,蒐集他們對馬祖家鄉在專業上的建議,或是有職缺時也可主動邀請他們回鄉參加甄選,這些方法都可擴大馬祖的人力資源,永續馬祖人才。
 馬祖的建設,不能一個人獨跑,要一棒接一棒。馬祖的人力接棒工作,現在不做,二十年後就會後悔。有永續的公共服務人力,馬祖的未來才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