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遂行中央政府推行「長照10年2.0計畫」,劉縣長及張議長等人日前前往大同之家為馬祖據點舉行揭牌儀式,為隨之而來的高齡化社會揭開新的里程碑,並表示未來將投入更多資源,提供有需要的民眾照護服務。
人終將會老,由2隻腳的自主行動步上須仰賴輔具行動的3隻腳、4隻腳,但不變的是人性尊嚴的需求依舊存在,且越是年邁越顯得珍貴。外界對於銀髮者的印象間有為「又窮、又老、又髒」的負面觀感,因而認為當長者失能或失智時,送往照護機構是減輕負擔的捷徑。當遇上只將本求利的照護單位時,經常所見的就是用包尿布、綑綁在床、強迫餵食、逕行插管等方式對待,只求生命殘存以對家屬有所交代,顧不得人性關懷。在這般物化的模式下,除了見不到長者的笑容與康復,更加速老化與病情惡化。
當缺乏人性尊嚴的關懷時,剩下的只剩行屍走肉般的稻草人。據載,雲林縣老人保護協會理事長林金立曾到日本老人福利單位見習,歷經四肢被綑綁住,且被要求穿戴上以味增、麵粉、烏龍茶等模擬排泄物的尿布,並不時被強制灌食,長達數小時之久,所有的吃喝拉撒睡都在同個地方,親自體驗老人的感受。活動結束後,他有感而發地認為:「原來我們在虐待老人!」林理事長進一步指出,長輩們被如此的對待勢必會抵抗反彈,但當發現無力抵抗時就會放棄無謂的掙扎,最終意志消沉,連帶影響身心健康。
有鑑於這段體驗給予的啟示,回國後在自己服務的機構推行「零約束、零尿布、零臥床」的三零政策,並為獲得同仁的共鳴,還派訓員工前往日本參與課程體驗,增加同理心。儘管如此付出的成本倍增,但卻是讓長者在尊嚴的環境下生存;意外的是,原先需長期仰賴尿布與輪椅的長輩,在鼓勵自主行動的措施下,除減少尿布的依賴外,還可簡單下床行走,他們的情緒也不若往常躁動,甚至有的還會開口說話。歷經多年的努力,證實了人性化的對待反而有助提升康復,且尊嚴被看見與重視,大幅提振長輩們的心情。
馬祖因地理環境關係,機構式的照護相對有限,散布於各鄉村間的泰半是聘請外勞協助,或是家屬自行照料。不論是運用何種形式對長輩們的照顧,都要將人性化的關心與管理導入,才能從消極的維繫生命,轉為健康的活躍老化,愉快與舒服地走完生命最後一哩路。期待,也期盼,馬祖地區能透過人性真正的關懷漸進的康復,縮短照護需求的時間,促使「長照」變成「短照」,營造真正以人為初衷的照護DNA。
社論/建立人性的關懷 讓長期照護躍升為短期照顧
- 201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