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詐騙案頻傳,詐騙手法更是千奇百怪、花招百出,不論電話、網路皆有之,更讓台灣背負「詐騙王國」的惡名。詐騙集團利用民眾的焦急與害怕心理犯案,只要稍有不慎,白花花的鈔票一轉眼就落入詐騙集團口袋裡。年關將近,詐騙集團傾巢而出「搶業績」,民眾更應提高警覺,避免落入陷阱。
據報載,連江縣警局105年打詐防騙成效良好,今年受理各類詐欺案計17件,較104年的21件有所下降,受騙金額也從161萬4071元,下降至47萬2878元,已有大幅度降低,顯示警方多年來實施的防詐騙犯罪預防宣導,已見成效,顯見民眾對各類詐欺已有初步的認識,但仍有民眾受騙,足見對於各類詐騙還是缺乏戒心。
縣警局分析全年各種詐騙案類,其中網路購物解除分期付款詐騙8件最多,可見民眾對這類型詐騙更需多加認知。詐騙集團善用恐慌與懼怕等方式,試圖讓當事人掉入陷阱,被害人在情急之下通常易缺乏通盤考量,進而做出錯誤判斷,使歹徒得逞。
近年網路世界快速發展,詐騙手法已不只侷限於使用電話為詐騙手法,新興的「LINE」、「臉書」等通訊軟體同樣是詐騙案頻傳。近期就有地區民眾因通訊軟體帳號被盜,被詐騙集團利用向親友借錢的案例發生,幸好發現得早,即時告知親朋好友,沒有進一步讓災情擴大。
這類「假親友真詐騙」的事件不斷上演,利用人與人之間的友情、親情的詐騙手法甚為惡劣,它直接破壞人性與人間最基礎的信賴關係,讓人們之間的相處自然產生一道隔閡與猜疑,敗壞國家的良善風氣。
在詐騙猖獗的時代,「查證」與「冷靜」仍是避免詐騙的不二法門,多年來詐騙受害者中不乏高學歷、高知識份子,可見在詐騙面前,書讀得多少並非絕對;受害年齡層雖然是年輕人、長輩皆有,但部分長輩較少接觸外界訊息,仍是受害高危險群,長輩在家人疏於照顧下,對詐騙手法不甚了解,很容易就受害,因此更要提防家中長者受騙,適時宣導防騙訊息。
年節之前更是詐欺犯罪的高峰期,提醒民眾一定要小心防範,如遇可疑,應立即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電話求證,並隨時了解各式型態的詐騙手法,千萬別把一整年辛苦賺來的血汗錢,直接奉送到詐騙集團手中。
社論/冷靜查證 詐騙集團豈能得手?
- 2016-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