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深耕無毒農業行銷馬祖

  • 2016-12-30
 伴隨全球暖化帶來的環境污染與健康侵襲,近年讓綠色的環保意識逐漸抬頭,舉凡生態旅遊的辦理、垃圾費隨袋徵收、推廣有機農作等,在在提醒我們對於環境的重視。
 近年來,農藥成為保障農產品產量及品質的最有利工具,但也因此添增生活上的困境。爾來相繼爆發的蔬菜農藥超標、肉類蛋品驗出禁用的動物用藥,再加上先前食品業爆發塑化劑、順丁烯二酸等一連串事件,讓許多鄉親對於飲食上多了些許憂愁,深怕一個不注意將有害物質食下肚,造成往後的痛苦。
 農藥使用上造成市場的恐慌,不外乎是農民使用政府未登記於該作物上的農藥、使用偽農藥或未登記肥料、噴藥飄散及噴藥器具之污染、未遵守安全採收期或提高施用濃度等因素,使得農藥殘毒過量,肇致食材來源的污染。倘若一切都只追求利益而忽視健康與安全,這樣的農作高風險情形將依然存在。
 而無毒農業所採用的是天然工法與有機肥料,將微生物菌、有機質肥料(如:腐質酸、蔗渣堆肥、米糠)帶入植株的生長過程,為蔬果注入先天優良體質,並利用天然防蟲、抗蟲的方法(如:木醋液、苦楝油、性費洛蒙)使植株有抵抗外來天敵的能力,使農作物在生長過程是用最天然無污染方式栽培,使消費者「食」在能放心。
 馬祖是北緯上寧靜單純的島嶼,儘管地理地勢的限制,每年仍推出像是大白菜、高麗菜、蘿蔔的「冬令三寶」,香脆甜美的口感頗受市場青睞,甚至來訪的遊客央求下田親自採拔,使得農產耕種方式成為不可馬虎的一環。農作物的零污染願景,除了憑藉鄉親的自主管理外,公部門的檢驗把關更是不可或缺的工程。在產品上市前,衛生單位必須定期抽驗,確保農作是無毒,為品質注入一劑強心針;同時,盡可能讓各農產的履歷透明公開化,讓外界知曉農作是來自哪個農民、以及栽培過程,讓資訊一目了然的攤在陽光下。
 現今疲於奔命勞碌的人們追求的是返璞歸真的寧靜與單純,倘若我們能把無毒農業發揚光大與做出口碑,除了對健康養生有所助益外,亦能行銷馬祖,更可藉此帶動另一波觀光賣點,使慢活長壽成為我們的另類軟實力,看見那道蔥鬱翠綠的青色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