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讓蕭瑟也能成為觀光資源

  • 2017-01-07
 知名作家龍應台日前低調來馬走訪南北竿,這一趟冬遊馬祖讓這位作家留下一句話:一定要冬天來馬祖才知道蕭瑟之美。馬祖的秋冬季向來被視為旅遊淡季,街道景點冷清清,與春夏期間人滿為患相比有天壤之別,如何開發馬祖秋冬客源一直是地方政府努力的區塊,到目前為止僅以補貼的方式刺激消費,但終究補貼非長久之計,突顯甚至營造馬祖秋冬特色才是永續之道。
 馬祖與澎湖類似,一年之中只有半年時間可以做觀光,且都集中在春夏兩季,近年來澎湖也在積極的拓展秋冬觀光活動,而馬祖的秋冬觀光能否得以發展,除了補貼政策外,改造是必須要走的路。或許因為春夏的藍眼淚名氣過大,讓很多遊客不知道馬祖其實秋冬還有另外一種風情,我們在行銷與景點塑造方面的確不足,這一次龍應台的馬祖之行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若能善加規劃與運用,蕭瑟也能是一種美景,特別是文人墨客或是藝術家向來不把蕭瑟當淒涼,反而視為能夠轉換心境的際遇。
 在台灣臨近的日本秋天賞楓是非常著名的觀光活動,每年吸引不少各國遊客前往,馬祖的原生植物烏桕也能像楓樹般在秋冬變紅,但我們卻沒有更積極的去換林改造;這個季節可見的油菊花也能帶給遊客驚艷之感,但長在懸崖山坡的油菊卻沒有可輕易到達的步道相連。其實要讓遊客對馬祖秋冬之美留下印象甚至是慕名而來,地方需要有一些配套的改變,如產業結構的轉型或是特色景點的塑造等等。
 秋冬季比起春夏在空中交通方面更加穩定,在便捷交通前提下,能不能吸引遊客來則要看地方特色夠不夠吸引人,秋冬季因海象不佳,海上活動這個區塊不必考慮,陸地上的美景與美食則是可以發揮的部分。以在地常民文化為基礎,對於季節性的鄉土美食設法導入商業化的經營模式,這個季節家家戶戶晒魚干、釀老酒,經由包裝宣傳都能是觀光體驗活動;因為客源少,過去我們忽略了秋冬觀光這個區塊,所以在相對應的軟硬體建設上也都以春夏季為主。開發不同族群客源才能讓地區觀光活動持續注入活水,有人潮的流動才有商機,馬祖四季各有特色,絕對不是只有藍眼淚。
 秋冬旅遊整體環境需要進一步規劃營造,或許不太可能做到像春天藍眼淚那般熱絡,但北風、枯樹的蕭瑟不等於冷清,反之透過友善旅遊環境的營造讓蕭瑟也能成為美景。不可否認,過去在秋冬旅遊宣傳這部分未能受到重視,我們建議將補貼政策部分轉移至宣傳方面,慢慢使秋冬季的馬祖讓更多人知曉,讓美食美景的「感動」化作觀光客一探究竟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