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脫鞋子的公共廁所

  • 2017-01-20
 能夠想像使用公共廁所前還要脫鞋子嗎?這不是想像、也不是玩笑,而是真實存在於國內的觀光區域。
 據載,位於台東市區往臨海路的一間加油站的公共廁所不僅把環境整理得相當整齊完善,牆壁裝潢修繕具有當地海洋韻味,尿斗乾淨到發亮反光,還分別幫男女性民眾準備紅色與藍色拖鞋供如廁前更換,甚至被網友形容為「乾淨到可以躺下」,還因此被環保署評鑑為特優的公廁。雖然迭有民眾認為換鞋如廁有些不便,但感受到如此不濕、不髒、不臭的環境,自然也願意發自內心共同維護整齊的公廁空間,甚至打掃工作有時也不須戴上手套即可完成。
 無獨有偶,位於高雄市阿蓮區有逾百年歷史的大崗山超峰寺也有類似的情形。在廁所外掛著「如廁請換拖鞋」的標語,要求香客們更替為拖鞋後再進入使用,以保持環境的整潔,為佛門重地保持一分清淨與質樸。許多初次來到的遊客們雖會感到驚訝與詫異,但能在宗教觀光地區使用到如此高品質的化妝室,多半也願意配合,留下許多深刻的印象。
 我們曾在先前的社論中指出,影響觀光的因素不單純只有名山大川、佳餚美食、娛樂設施等,更至為關鍵的細節繫於環境清潔觀感。過往的公共廁所經常被外界忽視,認為只是大小號的空間,植於腦海的印象泰半為佈滿污穢、臭氣沖天等,甚至認為是犯罪孳生的死角。但究實而言,當今的公廁不單只是紓解排泄的功能,還肩負哺乳、育嬰、梳洗、乃至休憩的角色,等同是旅途的中繼站,整裝清潔後再上路,其品質的臧否影響外界的觀感,甚而左右再次回訪的意願。
 公共廁所的經營不能單純只是重量,還必須兼具質感,才能提高使用意願,建立良好形象。遊憩路途上設立適足的公共廁所只是營造觀光的第一步,還必須思考如何營造人性化、具親和力、且符合安全的空間,讓如廁不再是負擔,而為享受的伊始,乃至成為遊覽路途上的亮點;畢竟,沒有人會希望自己在愉快的旅途中要使用化妝間時,所遇到的是污穢四溢、髒亂無比、陰森灰暗的環境。
 我們並不主張要一味地模仿其他地區著名的公廁經營模式,而係認為要能從遊客們的反應與特性中找出合適的營造方法,善用同理心,發展出屬於馬祖自己的公廁特色,才能為北疆的觀光注入一劑新血,給予外界大大的驚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