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藍眼淚讓淡旺季涇渭分明

  • 2017-01-21
 新的一年開始,近日有關105年度台馬各項海空運輸統計出爐,不管是台馬間還是島際間的交通運量都達到史上最高,創下新的歷史紀錄,這代表105年是馬祖觀光的豐收年,但這歷史新紀錄對馬祖而言卻是一則喜一則憂,喜的是馬祖終於找到一個讓各地遊客非來不可的理由,憂的是所謂的藍眼淚已經產生遊客集中效應,非藍眼淚季節的遊客大量減少。面對這種情況,今年地方政府在交通因應措施上要有預劃,旺季一票難求,淡季乏人問津的局面可能成為常態。
 105年的各項統計數據都顯示是觀光大豐收年,但從10月開始地區的旅遊業者卻感受到淡季的冷清更甚於往年,為何明明是觀光豐收年卻又難掩冷清的失落,原因是去年大部分的遊客都集中在4月至9月間,而這段期間正是馬祖藍眼淚季節;或許因為藍眼淚的名氣過大,對於想要來馬祖一遊的觀光客而言,大多會把年度的旅遊行程配合藍眼淚季節來安排,這個效應已經從去年的遊客統計和往年比較中看出,而且極有可能演變成未來的常態。
 淡旺季分野持續擴大對馬祖不見得是好事,最主要的原因是台馬交通運能受限,遊客過於集中旺季會導致與觀光有關的各項能量均顯不足,交通問題首當其衝。去年因為藍眼淚熱潮讓馬祖在地居民一票難求的抱怨仍言猶在耳,今年政府必須要針對這項問題預做規劃,在爭取遊客量成長的同時也要兼顧在地民眾行的權益,如何在有限的交通運能下,經由適當的規劃讓運能效益發揮才是。
 從地區旅遊業者口中得知,今年度的藍眼淚熱度依舊,台灣旅行社及牛頭的詢問度不減反增,大家都在等4月的來臨,去年的遊客盛況依然可期。觀光淡旺季過於分明對一個觀光為生計的地區而言或許無奈,同屬離島的澎湖縣長久以來夏天遊客大暴滿,冬天門可羅雀,這種做半年休半年的產業模式有好有壞,雖然政府也不得不祭出好康拉抬淡季旅遊,但事實證明效果有限,因此只能淡季整備、旺季拚業績。
 積極塑造馬祖秋冬旅遊特色吸引力是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設法拉近淡旺季之間的差距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如何讓遊客願意在春天來過之後秋冬天還想再來,有時候需要利多政策予以配合,但旅遊最終取決於市場導向,其根本面仍是四季旅遊特色的形塑。
 馬祖發展觀光十多年來,到客量每年都在正成長,105年的數據顯示海空交通運能在旺季時已達極限,想要分流藍眼淚旺季人潮看來並不容易,交通運能的調度將與觀光政策相結合,這是非走不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