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拉抬馬祖擺暝文化祭

  • 2017-02-09
 改變,是為了更好!馬祖元宵擺暝在北竿統整1個大型文化祭之後,在行銷宣傳邀請媒體及招攬客團之後,漸漸打開知名度,台灣媒體曝光率也拉高,這是好的開始,我們期待1年比1年更好,民間能量再發揮,形塑馬祖冬季旅遊的1個特色品牌。同時我們建議馬祖元宵各村夜間擺暝除再整合之外,各鄉可以研議大串連各村,達到最沸騰一夜,集中觀光力度,招徠更多客源。
 北竿擺暝文化繼去年白沙整合擴大之後,逐漸變成一個活動模式,各村相互學習及支援,活動特色保留,不足處會加強,相信逐年會更好;當然,過程需要時間,周全度需要加強。以平溪放天燈來說,能夠造成熱潮,甚至連韓國遊客都慕名而去;其實,再簡單不過活動,宣傳及配套措施得宜,如天燈公車等都是貼心服務,放天燈是主軸,而周邊旅遊活動是附加價值。
 旅遊是不分淡旺季,不分夏冬,或許大家會認為冬季寒冷,擺暝現場活動人潮會受影響;未來遊客變多,自然會在現場取暖度加強,讓遊客保暖及感覺貼心服務。
 前述,除北竿擺暝文化祭漸漸吸引遊團而來之外,我們建議各村夜間擺暝除再整合之外,減少擺暝次數,鄉可以研議大串連各村,集中觀光活動力度,從這個村至那個村,從這端熱鬧至那端,遊客可以穿梭各村,沸騰開心一整晚。
 因為整個村或是鄉集中能量並具加乘效果,因民間村落擺暝的天數可以整併,家戶參加擺暝的次數可以減少。近年,有村落擺暝在同拜一個神明、同在一間廟情況下已做整合,一次拜完OK,實無必要自立成社;這是一個很好現象,也值得他村比照辦理。
 習俗,是人創造的,好的加以保留,繁文褥節、不合時宜的要簡化或廢除。擺暝習俗流傳,當有歷史傳承意義,除了延續習俗之外,跟觀光結合,對地方節慶文化具宣揚之外,對地方產業發展也是加分。
 馬祖觀光不是只有藍眼淚,地方政府也一直著力在地天然生態、歷史文化、軍事遺址、馬祖高粱酒、傳統美食等,是一個集體創作,不是單一發揮,村落擺暝思考多做整合,但我們只要用心去做,做的好,相信透過遊客口碑,市場也可逐步建立。
 地區活動走向多元與豐富,我們要給予肯定,這是正確的方向,但除了不斷思考及創新外,如何做好客源,更是能否掌握預期效益的關鍵,檢討大型活動成效的同時,大家也該思考如何提振拉客源工作,真正面對行銷時代的競爭壓力,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