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社會的進步與和諧 需全民關注與付出

  • 2017-02-12
 有健全良好的社會,才能孕育出優秀的好國民,提升國家素質。其實,我們必須對社會事務多去關注與付出,不可吝於施捨,才能樹立標竿,服務人群。即使無法達到服務眾生之力,亦應好好自清自律,不可使自己行為越軌脫序,徒增整個社會的負擔和累贅。社會的進步與和諧,得力於社會上大部分人的犧牲和奉獻;假如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看問題,試問,如何提升整體社會的進步!
 綜觀當下亂象叢生的社會,主要是受制於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進而衍生好逸惡勞,貪圖享樂,導致倫理道德日漸式微,社會價值觀完全被扭曲;加以做家長的忙於自己的事而疏於管教子女,致使孩子在外胡作非為,甚至偷搶打殺、吸食毒品,作奸犯科,製造了不少青少年問題,受害者還是社會大眾。人不能自私自利而過活,如果自私自利,勢必造成社會進步的阻力,妨礙人類文明的開展,是一種莫大的損失。我們寄望整個社會隨時都在進步,都能發展,都可增進和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也惟有如此循序漸進的成長,社會的基礎才能日趨穩固。
 身處在多元複雜的時代,人們的生活領域與空間不斷的擴大,彼此的交往和關係亦更加密切,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人人能將心比心,彼此關懷,多付出一點愛心,相信經由多數人的努力付出,整個社會定當會更好。每一位現代國民,應有扭轉與改變社會不良風氣的擔當和責任,因此,必須全心全力投入社會成長,與社會結成一體,不能存有事不關己、冷眼旁觀的錯誤認知。須知,一個社會風氣的日趨淳厚與穩定成長,更為全民幸福之所繫。尤其在一個團隊裡,每一個人如果肯犧牲、肯奉獻,相信對於事情的成功機率會有很大的幫助。況且,這是一個分工合作的時代,如能多付出一分心力,必定得到別人的尊重與讚賞。
 為民服務的公僕,更要隨時隨地抱持犧牲奉獻的精神來造福民眾,拋棄舊思維與本位主義。那種落伍打混的心態「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想法,應及時連根拔除,全方位以民為尊,盡力而為;而且不計較得失,不攬功諉過,這才是國家之幸、民眾之福。一般政治人物與公眾人物,更需要用心去營造新形象,以全方位贏得社會大眾的信賴和肯定。典範具有催化的效應,是帶動社會風氣趨向敦厚、純樸的動力。每一個人都是社會安定的支柱,而維護社會風氣的責任,也唯有每個人擁抱公義之心,劍及履及,我們的社會才能迎向美好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