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南竿、東莒氣象站之後,今年中央氣象局規劃進一步在東引地區設立氣象觀測站,提供民眾更精準、在地化的天氣觀測資訊。馬祖孤懸海隅,早期居民以農漁為生,對於氣象的掌握大都靠經驗的傳承,而地理位置偏北的東引,以海上交通為主,對於氣象資訊的需求更為殷切。
俗話說,「出門觀天氣」,人們的生活和天氣可以說是關係密切,但是大自然千變萬化且難以捉摸的,天氣的變化也常常影響了萬物的生存,人類則是不斷的運用科技和大自然接觸,希望多多了解各項氣象的「脾氣」與「個性」,讓人類可以提前掌握氣象的動態及發展,減少氣象變化所帶來的災害。雖然說目前人類還無法完全掌握氣象,也無法全然的改變,但在觀測、預報等氣象科學各方面都已有極為先進技術,對於人類生存也等於多了一份保障。
東引是中華民國最北的島嶼,與南竿島之間約有60公里的空間差距,兩地的天氣情況不可能是完全一樣的,因此,繼設立東莒氣象觀測站之後,中央氣象局確實有必要在東引設立觀測站,便於提供民眾更精準、在地化的天氣觀測資訊。相信東引氣象站在啟用之後,將可提供全年無休且多元的氣象資訊服務,讓更多人掌握最快、最確實的各類氣象資訊,提升昇防災意識及能力,及因應天氣變化所帶來的應變措施。東引氣象站能夠建立,是一項值得高興的事,對於中央氣象局重視離島的用心,也給予肯定與掌聲。
馬祖各島氣象站運作後,除了可以滿足農漁業的需求,讓民眾預先了解氣象的變化,也可以有助馬祖旅遊觀光的發展,此外,還可以蒐集並建立更完整的氣象資訊,提供教育、學術研究、投資開發等專業性的需求。氣象科學的研究是極為廣泛的,但一般民眾所最需要的是對於各項和生活有關的氣象變化的了解,如颱風、降雨、氣溫、海象,以及地震等等。民眾如果能夠很快速獲得各項氣象訊息,就能夠提早因應,對於天災也較能夠預為防範,從而減少生命與財產的損失。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現在許多氣象局觀測站都是無人的自動觀測站,只需定期進行維護調校即可,無論是在人力成本或儀器的精準度,都要比以前更加有效率。而且,氣象的影響不再只限於傳統的農漁業,而是廣泛的延伸到各行各業,影響程度既深且廣,氣象單位也必須不斷提升各項觀測技術、設施及預報作業的能力,以滿足社會的期待。
社論/欣見建置東引氣象站
- 2017-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