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強化島嶼旅遊公安健檢

  • 2017-02-17
 日前知名景點的遊覽車翻覆造成的嚴重災禍,震驚全國上下,除了破碎無數個家庭,更為我們的旅遊市場發展投下一顆震撼彈,敲響觀光警鐘,提醒我們對無煙囪工業市場的總體檢。
 案發後國內某客運駕駛語重心長的指出:「這類的意外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不難發現,遊覽車公安的意外在近年來開放陸客旅遊後大幅增加,且歷史一再的重演,關鍵因素不外乎是削價競爭的結果,以低價來搶攻市場佔有率,以吸引更多客人參與。業者並非省油的燈,一段旅程必須支付住宿、交通、餐飲乃至導覽的費用,過於低廉的行情自反映在成本,使旅遊品質大受影響,也讓自身處於危機四伏的風險中。這項道理人人都懂,但卻偏偏有許多消費者相中這項甜頭,如同飛蛾撲火般的奔入,拿自己的生命當作賭注;業者們也看準人性貪圖便宜的矛盾,一次又一次的用撿便宜在市場上號召。
 另一項危機的導因在於公部門的安檢未臻確實與嚴謹,甚而有造假的情事出現,放縱不肖業者的橫行。揆諸近年的觀光市場公安意外,幾乎脫離不了安檢疏漏的問題,要不就是執法單位的放水、要不就是公權力的怠惰,種種因素的驅使讓稽查督導功效沒能發揮極大化。事實上,我國在進行觀光的法令為數並不少,舉凡建築法規、交通部觀光局協助地方政府執行違法旅宿取締工作補助要點、觀光遊樂業水域遊樂設施檢查項目及檢查基準注意事項等等,若能確實的嚴格執行,並定期查察稽核,必能有相當的防範效益。許多人總在事發後認為我們的規範不夠嚴謹,但卻忽視無法妥適執行規定才是公安防線的漏洞處。
 雖然在公安問題後才來檢視與體檢自身的觀光基礎工作並不是理想的作為,但能亡羊補牢的補正也能為日後的旅遊市場做好準備工作。觀光是馬祖相當仰賴的收益,一旦發生類如台灣各處的旅遊嚴重傷亡,就如同一盆清淨的水被一滴墨汁染黑,要洗清漂白是相當不易的,甚可能會重創地區的旅遊事業。我們呼籲,公部門要藉這機會進行島嶼的觀光總體檢,澈底發現可能的缺陷與違失,給予完整的改善;而鄉親們也需要再進行教育,必須牢記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當彼此都能開始著重品質時,低價的旅遊市場自也沒有生存空間,過去種種的意外事件也會逐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