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建構無毒健康的觀光農業

  • 2017-02-21
 由於時空環境轉變,地區年輕人務農意願低,以致造成地區農業人口老化的益趨嚴重。況且,地區農業始終以傳統的人力方式經營,農業產量逐年遞減,已無法引發地區民眾務農興趣。從整個大環境來考量,當下地區已轉型發展開放觀光,農業也必須改弦更張,輔導農民轉業或朝向觀光休閒農業路線發展,如此的大幅轉型,地區的農業發展才能起死回生,也才有前景可言。
 馬祖地理位置,發展有機農業比台灣本島具備有更好優勢,沒有工廠污染、空氣新鮮、生態破壞相對少等,非常適合推廣有機農業。由於科技的日新月異與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的人對於日常生活品質的提升極為注重,對於追求無化學藥物殘留食品的養生之道更加重視,在如此的前提之下,加上馬祖本身就擁有得天獨厚的優質環境,發展無毒、有機、健康農業,具備了良好的條件。
 過去數十年以來,地區農業發展,政府投入不少心力,現在面臨轉型的瓶頸,自然也要政府伸出援手,公部門應該化被動為主動,研擬農業政策,指導農村生產環境改善,對農業進行結構性改革,且以宣導與誘因,促使農友參與,如此可收事半功倍效果。因此,在朝向觀光休閒農業型態發展,最迫切的莫如輔導與贊助民間開發「觀光果園」與「觀光園藝」之類新嘗試,讓到馬祖的旅客與地區的民眾有個不一樣體驗的休憩處,進而配合觀光發展和提升地區農業價值,這才是地區未來農業發展趨勢。
 推動馬祖的健康安全農業,不使用農藥,讓馬祖成為一個無毒、健康的農業島,在有限的土地上,除了現有的經濟作物,也要去轉型讓農友從事種植健康安全農產及增加收益,讓馬祖成為無毒、健康農業之島。從現有成功案例可以發現,專業、投入是有機農業成敗之主因。因此,我們相信,只要有心人,定有成功之日。農漁業的轉型與觀光發展有著很重大的關連,產業扶植觀光,觀光創造產業,地區多年來努力朝轉型思考,卻往往後繼無力。然而,若沒有公部門的介入與輔導,任何產業要做大,在馬祖是有某方面的難處。再好的計畫與願景,都需要付出實際行動,才能見效。
 產業創新及價值極為繁瑣,需要有農友的配合,以及生力軍的投入,但關鍵還是要讓人看到前瞻性及發展性,才能據以進行規模化的推動。因此,示範型產業及計畫的建立格外的重要,例如安全蔬菜一項,除了要有完整的產銷履歷,以及權威驗證外,還要設法讓消費人口有親臨其境、親身感受的機會及設計,才能益發強化其精緻化的本質,為農業品牌奠定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