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馬祖致力於景觀改造,希望能藉由與地景地貌的結合,賦予遊客更多感觀及知覺上的享受,並達到活絡地方脈動與行銷的效果。形塑島嶼景觀,看似小事一樁,實則關乎馬祖形象及行銷,因此不管地方大小,都會希望能帶給居民、觀光客一些不同的體驗及感受,變成土壤與文化的養分。
以國內外的各大城市為例,透過實際改造變電箱、廣場、自行車道等,改善街道物件及風景,讓設計實際走入生活,並帶來良好的轉變,當民眾開始感受改變,將會啟發都市空間、景觀的多元多貌發展性,並追求居住地生活品質的共識與投資。小小變電箱的興革,便可能改變一個城市的氣質。但我們並不認為經由彩繪,就是所謂的景觀營造,重點是這樣的營造內容賦予何種需求及目的?如若只是把單調變花俏,只能說是一種美術形式的展現,背後有無故事可說?能否激發居民的共識及參與,並將其視為社區文化的一部分,以及長期的目標。如若沒有,就很難開展地方鄉土與景觀塑造而產生的歸屬感,達不到加分的效果。
總之,地方行銷屬經常性的長遠工作,既要統合資源,更要有明確的上位計畫及策略方針。共同參與只是形成共識而已,具體的實作還要仰賴專業人士,並賦予足夠的創意,方能克竟其功。特別是在營造景觀與地景地貌的融合上,如何在兼顧美感下,引人會心一笑、駐足聆賞、一探究竟,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大家都希望環境品質是美好的,但美好性絕對是需要攜手共造的。在我們的生活景觀中,如能眼見創意、時現驚喜,或更能裨益於行銷馬祖,讓馬祖更富有生氣與活力!
環境美學應將公共藝術的概念導入,舉凡天際線、廣場、邊界、開放空間、地標等城市空間的建築元素均需考量。往昔一座城市,因為文明而發光發熱;現在則是因為城市美學而令人嚮往。當前馬祖已成為注目的島嶼,今後尚要借重城市美學的概念行銷馬祖。舉凡主題、顏色、造型、意涵都要有所講究。我們要讓景觀傳遞在地美學的載體,便需要更多的講究與因應策略;「謀定而後動」是絕對必要的,怎麼「謀」、「謀」什麼?唯有藉由反覆的推敲及探討,才能明確理解在地的需求及脈動,謀劃出最適合在地特質的景觀故事。
社論/形塑島嶼景觀 創造馬祖亮點
- 201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