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愛書人的社區圖書箱故事

  • 2017-03-01
 近來社群網路瘋傳一則澳洲大叔的故事,後來甚至引發ABC NEWS的報導,短短兩天點閱率就超過249萬人次,國內也由文茜世界週報率先披露這個溫馨的圖書箱故事。
 澳洲Bol大叔是個愛書人,從年輕到老都愛買書、讀書,退休後的生活不是在書店、圖書館,就是在前往的路上,當然不可避免的家中的書就堆積成山。這樣的人即便在台灣也不是少數,作家蔡詩萍的老婆就抱怨自己家中被老公堆滿了書,甚至有一間舊的小公寓內也都堆滿了,讓家中其它人不勝其擾。為了解決這樣的困擾,台灣有一些獨立二手小書店按重量收書,現在也有人經營二手書買賣平台,想要提供書籍流通的便利性。
但其實真正的愛書人,並不希望秤斤論兩的販賣自己的書,反而希望分享自己喜歡的書,讓更多的人閱讀。以前師大附近有一間水準書局,是學生間頗具知名度的書店,店內架上、地板堆滿了書,愛書的老闆都會不厭其煩推薦好書,甚至半買半相送,最後總會在老闆的熱情勸說下多帶幾本書離開。
 言歸正傳,澳洲大叔為眼看家中堆積的書籍落滿灰塵,甚至出現蟲蛀心疼不已,一天看到孩子們在讀繪本,他突然想到小時候,總是和小夥伴們交換漫畫書看?那為什麼現在就不能共享圖書了呢?而且在澳洲買書實在不便宜。
 說做就做,這位大叔仿照信箱的形式,做了一個小木箱擺在自家門口,木箱裡則擺滿家中閑置的好書,剛開始鄰居看到疑惑不已,反問他書放在外面,就不怕人偷走? 他則微笑回應,放在外面就是要讓人拿走的。
 但結果是社區裡的人紛紛湊上前來,饒有興致地翻看木箱裡的圖書,有的孩子看到一本好書,乾脆席地而坐閱讀起來,許多溝通不多的鄰居,因為分享跟討論書籍而拉近彼此的距離。最讓人想不到的是,擺出來的書後來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多了出來,原來是許多社區的民眾帶走一本,就會留下一本書。
 澳洲大叔將圖書箱故事分享到網路上,瞬間引發熱潮,不少澳洲社區及其它國家爭相仿效,開始設計五顏六色創意十足的圖書箱,成為社區的特殊風景。引發媒體報導當然是始料未及的一件事,而最重要的是在新科技盛行的年代,書籍帶來的人情溫暖,更讓人覺得動容。
 台灣其實有漂書箱的設置,甚至舉辦多屆的漂書節活動,不少圖書館也會每年挑選一天舉辦二手書交換日,目的其實是一樣的,希望鼓勵閱讀習慣,更重要的是讓好書不僅是躺在自家書櫃上,能夠有機會讓更多的人閱讀它。
 馬祖這些年配合中央政策,其實也有漂書箱的設置,圖書館亦每年舉辦二手書交流活動,在書籍的質與量上其實並不缺乏,只是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提供看書的環境不僅是在學校、在圖書館,讓社區也充滿這樣的創意圖書箱,營造愛書的環境與氛圍,誰說不是給孩子最好的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