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欣見機場停車場收費正式上路

  • 2017-03-01
 為解決南竿機場的汽、機車停車亂象,南竿航空站去年底特別透過使用者付費機制,來進行有效管理,避免一些民眾將公共場所當作私家停車場,影響旅遊旺季期間交通載運及接駁的便利性。1日上路以來,不少原先佔據已久的民用車輛都已經開走,我們認為,收費的實施除了有效淨空停車空間,給真正有需要的民眾使用之外,再來也是能夠維護地區門面,不然觀光客一下機就看見這樣的停車亂象,遑論往後會有多好印象。
 早期馬祖因為觀光人潮有限,機場前寬敞的停車空間均讓鄉親免費使用,但長期的使用習慣,已經讓該區成為部分人的長期停車場,晚上把車停好再騎機車離開的情況已非少數,過去因為車少,給鄉親方便並無不可,但現在人潮今非昔比,各式車輛往來頻繁,在沒有停車格可使用的情況下,將嚴重影響觀光業正常運行,也使航站方面去年底終於下定決心,開始研擬收費機制,希望民眾可以合理的使用。
 免費二字,其實是民主政治下政府與民眾最愛的結果,但卻隱含對社會進步的阻力。鄉親不付費就有便利資源可享用,何樂而不為,且久而久之會抱持理所當然的事情。
 以南竿機場停車收費來說,每位民眾都有納稅,照理而言應是所有人民都享有等同停車的機會;但事實上停車格數相當有限,要享受便利與停車位置,支付些費用等於是權利金。若停車位永遠被占滿,且遭長期占用,無法停到的駕駛人定會感到不滿,甚至會抱怨是種差別待遇,徒增怨懟與對立。
 以介壽村為例,過去幾年廣場村容也是人、車穿雜其中,為了購物、用餐便利,車子隨便路邊停靠,不但影響村容,也造成人民行走安全的顧慮;為了解決這問題,縣府蓋了地下停車場,但開放初期卻面臨陣痛期,馬祖民眾尚未養成付費停車的概念,出現路邊停滿車輛,停車場內空蕩蕩的局面,但隨著加強取締及交通宣導,現在地下停車場的使用率也逐漸提高。
 使用者付費之目標,在於減少公共財在使用上的擁擠與損害,以達更佳之經濟效益,並要符合效率原則及公平正義,意即有使用者才收費。南竿機場前停車問題,可望透過使用者付費機制,防止投機者的霸占,把停車位置有效釋出,讓願意付費者享受較便利的泊車環境,其餘者須停在較遠的空間,不論是支付費用或耗費時間找尋比較遠的地方停車,都是要付出相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