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馬祖南竿北海坑道搖櫓藍眼淚啟航,這代表今年的藍眼淚觀光熱潮即將開始。藍眼淚是上天賜予馬祖最具觀光潛力的天然資源,去年馬祖也因為藍眼淚而迎來史上最多的旅遊人潮,也讓地區相關行業大發利市,但也有不少來自遊客的質疑與抱怨,主要原因是淚況有時不如預期,或業者過度渲染誇大所致。藍眼淚是季節的產物,像信風一樣每年固定來到馬祖,我們要如何守住這承諾,讓藍眼淚觀光走更長遠的路?政府與民間業者都責無旁貸。
馬祖藍眼淚已成為最具號召力的觀光宣傳利器,前陣子甚至有台灣的旅行社移用馬祖藍眼淚照片為東南亞遊程做宣傳,再度引起國內媒體重視,足見「藍眼淚」 已經成為媒體、網路、旅遊的重要「關鍵字」。根據地區多年的觀察與體驗,馬祖的藍眼淚通常在每年4至9月出現,淚況最好的季節其實是春天和夏天,每年的氣候變化也多少影響到出現時機的早晚,但不會相差很多;嚴格說來藍眼淚其實與信風有密切關連,這是自然界的規則,世界各地很多此類的生態觀光資源都與自然法則有關,人為的力量是無法改變的。
藍眼淚已經證實非海水污染引起,前陣子海洋大學生物研究公布藍眼淚其實可以大量繁殖,海大宣稱已掌握了相關技術,但我們認為藍眼淚既是大自然的產物,就不宜有太多人為的介入,透過人工大量繁殖的後果對馬祖發展藍眼淚觀光十分不利,若到處都有藍眼淚可看,那馬祖就沒有非來不可的理由。生態研究是基於學術上的需求與立場,但若加入商業思維則可能對馬祖是災難一場,我們希望透過公部門的力量介入,讓藍眼淚不管是學術研究還是商機開發都能留在馬祖。
要守住藍眼淚為馬祖帶來的觀光財,政府與民間都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相關業者萬不可有殺雞取卵的心態,特別是與自然現象有關的觀光活動在宣傳時務必要為自己留一條後路,不能讓遊客有一種受騙的感覺。去年地區就發生多起因為淚況不如預期造成遊客與導遊之間的口角紛爭事件,這種事若是遭媒體炒作或是網路蔓延,對馬祖才是最大的殺傷力,藍眼淚觀光產業甚至有可能一夕崩盤。
清朝海將施琅在攻台大戰時堅持信風吹起才揚帆起錨,要打一場有把握的戰就不能心急,馬祖藍眼淚既是信風的產物,該來的時候就自然來,而我們能做的是做好萬全的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大批遊客人潮,馬祖的對外交通規劃以及島內食宿遊程整備等才是心急的工作。信風為馬祖帶來觀光人潮與錢潮,越是上天的恩賜,我們要更懂得珍惜才是。
社論/守住信風的承諾
- 2017-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