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安全玩水 防患於未然

  • 2017-03-20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2年的統計數字,每年全球約有37萬人死於溺水,馬祖四面環海,不論是地區產業或是人文活動都與水域關係密切,防溺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公共安全議題。夏天是溺水的高峰期,在夏季戲水季節來臨之前,縣府日前特別邀集相關單位舉辦水域安全會議,討論各項防溺與應變工作,希望透過事前的準備,能有效防患於未然。
 馬祖在戰地政務期間,由於軍事管制原因,對於海域實施十分嚴格的管制,非漁民身分或其他特殊原因,軍民不得下水。在戰地政務晚期軍方開放澳口游泳,一般民眾必須要拿身分證或戶口名簿扣在澳口軍方哨所,才能下海,並且如果游離岸邊太遠還會被軍方吹哨喚回,當時馬祖海域已經有限度開放,地區鄉親與水越來越親近。目前馬祖已回歸地方自治多年,已不見阿兵哥在澳口管制吹哨,澳口海邊目前是鄉親與遊客休閒遊憩的重要場域,隨著我們下海戲水的機率增加,我們對於水域安全也應該要比以往更加重視。
 在落實防溺工作方面,首先相關單位可以對馬祖水域進行分級,設置水域安全標誌及救溺裝備,加強人員巡邏,確保民眾遊客生命財產安全。同時目前馬祖防溺救生工具仍停留在救生圈、橡皮艇等「手工救生」,美國、澳洲等先進國家早已使用噴射救生艇、直升機、沙灘救護車及其他高科技警示、通報與救生設備,建議相關單位可參考其他國家或城市作法,利用符合地區成本與需要的新科技,來提升地區溺水預防與搶救的效能。
 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指出,溺水是全球兒童和青少年的前十大死因,部分低度開發國家,溺水甚至成為兒童的頭號殺手,溺水死亡超過其他疾病。為了避免憾事發生,我們應該要加強地區學童的水域危險意識,提升自救能力,讓孩子安全的成長。
 地區另一個水域安全高風險族群就是釣客,身經百戰的釣友,常常過於自信而有輕忽大海的危險,對於釣點、裝備未能做好充分的檢查確認,近年馬祖已發生多次釣友落海的不幸事件,令人不捨遺憾。只有萬全準備,時時小心謹慎,才能避免當海龍王女婿。
 防溺工作的落實必須要聯合中央地方、協調局處學校,從計畫分工、安全宣導、水域管理、通報救援、緊急醫療,嚴格掌握每一個環節,才能減少溺水事件的發生,完成水域救生任務。我們希望今年夏天馬祖水域能零傷亡,透過政府與社區的協力,為孩子與遊客營造安全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