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竿硬地超級馬拉松落幕,此次活動雖然報名人數不及千人,但加上陪同的親友和籌備工作人員進駐,讓北竿出現淡季難得的人潮,民宿住房率與相關產業同步帶動,所創造的周邊商機十分可觀,同時經由活動的行銷與代言宣傳,讓北竿知名度提升,有時無形的效益更勝有形。政府辦活動的最大目的就是要帶動周邊效益,引進人潮量就是評鑑的指標之一;接下來進入旅遊旺季,地方政府陸續推出相關活動,有效益的活動才值得永續推動經營。
南竿第2屆國際馬拉松相較第1屆的參與人數呈倍數成長,顯示馬祖馬拉松已建立品牌,而北竿今年初試啼聲,民眾也感受到熱鬧氣氛。地方政府因應淡季旅遊人數拉抬策略,希望藉由辦活動帶來人潮,從這兩年的馬拉松人潮可以預見這股趨勢熱度不減,結合在地特色與趨勢辦離島馬拉松可能成為未來地方年度重點活動。
各地政府每年為推廣觀光舉辦的活動林林總總,馬祖地區也不例外,幾乎每個月都有相關的活動,但平心而論,能夠成功帶動消費人潮的畢竟還是少數。地方各項資源有限,活動規劃的設計方向更要精準,並從經驗中找到可行之道,要以精緻品牌取代譁眾取寵,只要能建立口碑便能延續活動的生命。今年北竿馬拉松是第一次舉辦,或許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但地方各界為了此次活動投入的心力是值得肯定的,活動結束後的檢討工作也是必要,各單位開誠佈公找到問題的關鍵,這樣未來才能讓活動更加完美、更具吸引力。
近來民眾質疑舉辦類似的運動觀光活動僅可創造一日行情,其實不然,除了在地選手外,外來選手通常配合參賽規劃3天2夜的行程,利用比賽之餘順便參訪旅遊各島景點,選手一樣要吃、要住、要買,其實與一般觀光客無異。發展觀光產業人流量至為重要,不管任何活動形式,只要能夠吸引外來人潮就是可以推廣的;而過去地方很多活動都只有在地人參與,被譏諷為自己爽活動,但有時屬政令宣導性質的活動和觀光促銷活動不可混為一談,而政府將有限資源投入以吸引外來客為主的活動,方向應是不變的。
活動的周邊效益除了經濟面之外,還有更多無形的成果,以此次北竿馬拉松為例,全島道路的美化整理也正好為即將到來的觀光旺季做整備;情境佈置過程中搬出芹山播音站創造新的觀光亮點等,都是活動效益的附加價值,若能經由此次活動的舉辦讓馬祖播音站重現,對北竿未來觀光也算有加分作用。強調在地化特色是未來任何活動規劃時的主軸,未來政府的任何一項活動都應事前掌握到周邊效益的創造。
社論/活動的目的在創造周邊效益
- 2017-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