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少子化趨勢加上人口老化速度的提升,使得我國步入高齡社會的期程較估計來得早,更有許多專家推估再過不久的將來很快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除了是人口政策的問題,更影響到國家競爭力,蔚為當前治理重要課題。
長期照護2.0政策在今年1月正式上路,除了賡續遂行1.0的運作外,更將服務年齡與標的對象放寬,並提供更多樣、更細節性的照顧,旨在建立安全的社會防護網絡。然而,當長照政策越多元時,對基層照顧服務員的需求量也隨之攀升,仰賴性也越大,在在決定了長期照顧成敗臧否;但遺憾的是,當前的照顧服務員人數缺口始終難以彌縫,也是105年11月間林萬億政務委員來馬祖主持長照十年計畫2.0說明會時,各界所提出的疑義與焦慮。
我們國家每年投入許多成本在開辦照顧服務員訓練班,結業後培訓的照顧服務員為數也不少,但真正投入長照市場比例僅一半、甚至更少,許多論者總認為長照人力不足,最大的因素在於薪資低廉,倘使辛勞與薪水成比例,將能穩定這塊市場。但設若單以薪資來衡量,一名照服員倘每日都工作滿8小時、每月出勤22日,月領3萬元起跳並非不可能,甚至還優於當前初等考試初任者、以及許多大學社會新鮮人的薪水;這項簡單的加減乘除人人會算,但仍無法招募足夠的新血,在在顯示了福利條件並非唯一與單一的關鍵因素。
揆諸當前的社會現象,照顧服務員人力缺口最大的原因之一為工作時間太長。不論是何種的服務,特別是機構內的住民照顧,往往需要耗費龐大的精神心力,每日付出長達8至10個鐘頭在工作,且為高度重複性,扣除休息時間,幾乎等同於自己生活的全部,壓縮個人生活質與量;此外,強大的體能負荷性,很容易造成渠等的工作職業傷害,對身體是相當耗損。
再次為照服員的專業能力訓練養成不夠紮實,無法單兵作業。目前的照顧服務員訓練課程僅百餘小時即結業上線,但不到1個月的培訓究竟能獲得多少的理論與實務訓練,是否有充足的專業知識與應變能力來面對萬千的狀況,都是照顧者與被照顧者所擔憂掛心之處。事實上,照顧也是一門高度的專業,沒想像中的單純,只是在當前社會觀念裡總認為是低下、藍領的工作,因而缺乏加以重視。各行各業的專業除了靠聽講閱讀來充實外,更要仰賴臨床與實務經驗、以及師徒制度的傳承,方能造就傑出的業者;殊為可惜的是,我們的訓練不夠紮實,過於揠苗助長,使恐懼因素磨卻掉原先的熱情。
長照2.0計畫需要更多的照顧人力投入,相對也必須思考如何增加渠等的能量與保障,深入解析當前招募上的困境,才能讓照護政策品質與水準穩定,賡續長存。
社論/長照政策人力缺口的省思
- 2017-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