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瞻前顧後的照顧才能建立起銀髮社會防護網

  • 2017-04-07
 面對步入老年化銀齡社會的當前,並配合長照2.0政策的推動,建立起馬祖整體照顧模式,縣府衛福局日前邀請雲林縣老人福利保護協會執行長林金立分享21年豐富照護經驗,指導工作人員進一步認識長照2.0內蘊,進而佈建綿密照顧網,提升社區長照服務品質。
 欣見公部門積極在辦理長期照護業務,至期讓更多長輩能獲得更完善的關懷,但我們卻容易忽視掉,長照的對象主要是針對生活功能受損或認知障礙而須由他人提供照顧服務者,較著重於生理方面的關懷,但一個完善的長者關懷網絡所著墨的就不僅是後端的防護機制,甚至必須積極向前推廣健康老化、活躍老化、及在地老化的促進,延緩老年症狀所帶來的痛苦。
 誠如本報上週社論提及的,照顧服務員難聘的原因不單純的是薪資結構,更繫於高度負荷的壓力;倘若各長輩均能自理生活、抑或是僅需些微的輔助,除了能緩減照顧者的責任,更能讓自我活得自在與快樂,也能在尊嚴下老化,相信這是各界所期待的。但現在所見所聞的,大多數銀髮照顧的資源仍多聚焦於醫療醫藥、失能失智、以及殯葬處理等,對於如何針對健康或亞健康老年人延緩老化、失智預防等,其重要性往往易被忽略。
 「預防勝於治療」是人人都朗朗上口的一句話,但真正能落實者仍相當有限。如果我們能積極投入資源及早針對長者們進行有效的失智或失能預防,舉凡開辦長青學堂、廣設社區關懷據點、鄰里推廣社區老人健康促進活動設計等,增加松年族群與外界的互動,除了可讓更多人予以關心,更能有效促進渠等身心靈的健康,降低後續醫療資源的依賴。事實上,光仰賴我們的衛政體系來進行醫事服務是相當疲乏的,若社區與民間的防護網沒能發揮作用,再多的資源永遠仍是不夠用。更重要的是,銀髮族的家屬們也要負起相當大的照顧與支持作用,畢竟老年社會的管理不單是政府的責任,而是全體的任務。
 馬祖地區老年化指數相較全國雖然偏低,但也幾近達90%,也等於是在社會銀髮治理上亮起紅燈。我們在推行後端長照時,也應同步思考前端的預防作業,得以降低病發率,讓長輩成功又有意義的老化,進一步將其轉化為支撐社會的重要人力資源,厚實地區的社會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