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為漁民生計守住最後一道防線

  • 2017-04-08
 近年來馬祖海域近岸越界漁船數量有明顯減少,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經由合法漁工申請管道入境的捕魚行為,海面上佈置的漁網具並未因此而減少;而最近又加入的高速快艇釣魚船入侵事件,讓馬祖海域資源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基層漁民的心聲是希望政府能守住近岸海域最後一道防線,不管是海岸巡的執法面還是地方漁政單位的政策面都必須站在永續生態的立場,不能讓漁民的期望變成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一年一度的福州漁業展覽即將登場,地方政府依往例會派員前往參加,除了漁業觀摩交流之外,另一個重責大任是透過兩岸漁事協商平台在漁業管理上做溝通。馬祖與福建因地緣關係造成漁業作業海域重疊,又因為兩岸微妙的政治關係讓很多的漁業行為變調,多年來兩岸之間最大的默契是以海峽中線為界,雙方各不侵入為原則,但這個默契似乎早在多年前被打破,越界捕魚的情事不斷上演,而我方執法單位礙於種種因素,不論是裝備能量或執法強度上都顯得「力不從心」。
 要讓馬祖海域資源永續經營必須從政策面著眼、務實面著手,開放大陸漁工的政策一直爭議不斷,數量不斷增加的漁工船讓馬祖海域面臨竭澤而漁的困境是事實,漁政單位實有必要針對馬祖海域的承載量做更精確的調查,再來評估是否限縮或繼續開放讓漁工船作業。在政策面確立之後就需要執法面來落實,而多年來第一線的海巡始終未能有效遏止越界與境內的非法捕魚行為,除了裝備問題外,執法的態度與強度常常因人而異,沒能建立標準作業程序讓很多查緝巡邏任務事倍功半。對基層漁民而言看的是結果,當生存權受威脅時,自然會有強烈的反彈行為,此時無助百姓唯一能夠寄託的只有政府了。
 與漁工船過漁同樣影響深遠的是近來十分猖狂的高速釣魚船入侵事件,這一方面若期望透過兩岸協商來解決恐怕效果有限,因為這些無牌無號的高速釣船連大陸方面自己都管不住,此時只能靠我們「自力更生」了;遏止大陸高速釣魚船入侵在於裝備與策略上的精進,海巡的警艇速度遠不及高速船,而地方應持續爭取的小型高速船進駐,讓海巡能手握利器才有本錢,否則將演變成主客易位只有被追的份。
 全球海洋資源正在以無法預測的速度枯竭中,馬祖也是一樣,此時人為的管理與復育更加重要,過去掠奪心態的漁業行為都必須停下來檢討,限漁更是大方向與趨勢,積極的管理是必要的,而馬祖海域地形與水質仍佔優勢,任何有助於護漁、復育的政策現在來做都還來得及,只有公部門積極的作為才能讓基層漁民對生計與未來有所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