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馬祖觀光腳步向前邁開,遊客量與日俱增,地區各島的民宿應運而生如雨後春筍林立,對於提升旅宿能量也發揮小兵立大功的角色;民宿相對於大型旅館飯店有成本低、投資風險低、回收快的優點,因此在台馬海空運量尚無突破性增量的前提下,未來民宿將成為馬祖旅宿主力,接下來要思考如何提升民宿管理與服務品質。從戰地軍人消費或傳統產業轉型觀光發展的過程中,特色民宿將成為主流。
馬祖地區地小島散形勢崎嶇,以澳口為據點的村落型態普遍,自83年空運開航發展觀光立縣政策以來,較大型的觀光飯店始終無法興建,除了一些建管法令的限制之外,最重要的關鍵是台馬海空運量在現階段已近飽和狀態,若不設法突破對外交通,到客量要再倍增只有朝陸客這個區塊發展,又因現今兩岸關係不明確的前提讓陸客不穩定,大型飯店投資者卻步,在這種情況下投資金額少、風險低的民宿反而成了鄉親產業轉型投資的首選。
民宿的設置不管是法令還是建造成本都相對大型飯店來的簡單許多,近年來各島鄉親對民宿產業趨之若鶩,當民宿數量和房間總數高於馬祖海空交通到客量時,營運的風險自然也跟著提高。地方政府的民宿管理政策有必要做一次總體檢,是否要透過民宿總量管制來達到品質提升的目標,還是要放任市場自由競爭,是值得深入評估的。由於民宿申請法令較為寬鬆,所以政府在品質管制以及營運管理上都無法全面的兼顧。有鑑於此,交通觀光局多年前開始推出好客民宿標章制度,每年定期為民宿業者舉辦講習,希望來提升國內民宿的整體服務品質。
馬祖各島民宿多,但並非間間都有高住宿率,此時地理位置較佳的海景特色民宿佔了優勢,而民宿也與其它產業相同都有所謂的群聚效應,例如南竿的津沙、莒光的東莒、北竿的芹壁、橋仔等地。從地方民宿實際的營運中不難發現,遊客在選擇時會以特色或有海景的民宿為優先,家庭式的民宿不太可能成為主流,因此鄉親在投資轉型民宿的同時,客源以及風險評估是必要的,否則終究遭市場淘汰,甚至是血本無歸。
在藍眼淚的熱潮帶領下,可預見未來各島的民宿或是軍事據點再利用的旅宿規劃還會不斷出現,因應這股民宿風吹起,政府除了落實管理與品質提升之外,相對應的公共建設與景點開發更要有所調整配合;而民宿增加也代表客源型態的轉變,散客以及小眾旅遊仍為未來主力。
社論/產業轉型 馬祖吹起民宿風
- 2017-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