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擁有正確健康觀念 是幸福的關鍵

  • 2017-04-25
 隨著知識的普及與分享,健康意識逐步抬頭。但是,現代人因為工作較為忙碌,經常忽視了身體的健康,也是常見的現象。現代人的科學雖然發達,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新的問題也相應出現。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必須依靠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而這方面的先決條件有賴正確的健康知識。
 馬祖過去因為是戰地前線,醫療資源相當貧乏,加上離島交通不便,民眾就醫、生命健康沒有太多保障。近幾十年來,馬祖努力提升衛生醫療環境、充實相關設備,並推動各項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工作,落實民眾的健康照護,使得地區民眾的健康狀態持續進步中。有健康的個人,才有健康的家庭和社會,健康的國民是國家最大的資產,也是國家競爭力的象徵,投資健康,永遠不嫌晚。
 生活是指起、居、飲、食、工作及學習等方面的結合。健康雖然寶貴,但是在健康仍未出現問題前,人們大多是不關心自己的健康,不能深刻地領悟健康的價值,對健康常識也欠缺系統性的認識。我們常常可看到一些人太不注重身體的健康,平時既不保養身體,也不注意營養攝取,忽略定期健康檢查,完全不把追求健康視為人生重要的事。
 要國富必先民強,而足夠的衛生知識與健康的生活模式,乃強身健體的不二法門,亦是提升國民素質的首要條件。現代文明雖為人類帶來知識和科技,可是也引發了許多嚴重的健康問題,如不健康的飲食、環境污染、吸菸、吸毒、精神壓力等,已成為現代人主要的痛苦來源。現代醫藥雖能為人類提供有效的治療,卻未能提高人類的適應力和警覺性。因此,我們必先了解生活方式如何影響健康,才能有效和正確地改變生活方式,革除有損健康的舊習慣,進而培養有利健康的新習慣。當然,這需要很大的決心,以及長時間的努力。
 在促進民眾健康的問題上,健康教育負起重大責任。保健、衛生和醫藥的基本知識,成為現代人生活所必須具備的資料。健康教育的目標在於透過各種傳播媒介和教育方法,協助民眾了解健康的意義,促使民眾注意個人和社會的福利,鼓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求改善大眾的健康狀況。因為只有民眾健康,社會才得以健康。如果社會的每一分子都有基本的保健知識和良好的衛生習慣,醫療人員的專業服務才易於獲得較佳的效果,社會的資源也不至於浪費在既不必要而又浩大的消極性治療工作上。
 許多事情是必須按部就班確實去力行,才能得到實際的效果。是以,能將健康理念確切落實於日常生活,充實保健常識,養成的好習慣,才能遠離病痛,得到健康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