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發展有機農業 借鏡可以吃的小鎮

  • 2017-04-26
 國內雖推廣有機農業多年,即便政策推動最用力的新北市政府,市長朱立倫也在日前坦言有機農業發展成效不彰,並要求農業局提出改善方針。政策目的很明確,但在有機推動過程中,現行的有機規範重視結果甚於生產過程,日漸偏離有機的真義,許多不願意或後來放棄的農民,就是跟驗證機構交手的挫折感,或者是辛苦過程後,受到鄰里慣行農法的影響,讓努力付之一炬,這也是長期以來有機農業推動的困難所在。
 臺灣推動有機農業的困境,同樣發生在馬祖,即便各項補助不斷,但有機、無毒政策的推動成效依舊有限,而依據馬祖農民人口年齡普遍較大、農業規模較小、自用還比販賣多的情況,也許遠在英國的Todmorden小鎮的案例可以提供借鏡。
 Todmorden只是英格蘭北部的西約克郡中,相當普通的一個集市城鎮,地處曼徹斯特和利茲之間,約有一萬六千居民,但是這幾年Todmorden卻成了一個旅遊勝地以及全球各地的效仿對象,一切都從Pam這位婦人開始。
 Pam是一名經濟學家,六年前去倫敦參加一個有關環境保護的會議之後,了解現在每天平淡的生活背後隱藏著巨大的環境問題,最受這些惡劣環境影響的就是小朋友們,身為媽媽的Pam無比焦慮,她決定要改變現狀。
 她決定從吃的食物入手,乾脆自己種蔬菜瓜果,有機、綠色、環保又漂亮,為影響小鎮的居民讓更多人加入,Pam為這場計畫起了一個可愛名字Incredible Edible,並逐步發展出三階段的計畫。
 先從公共區域開始,像是街道兩旁、荒蕪的花園等,並希望最有空閒的退休老人參加,以「想要讓自己更有活力?想讓我們的小鎮變得更好?來加入我們吧!」的文案,吸引60多人報名,並提供蔬果種子種植。
 後來逐步推廣到學校、醫院、公車站旁、公共機構、長照中心等,甚至是墓園旁公地,這些蔬果、花草茶等,不管是小鎮居民,還是外地遊客,渴了、餓了,都可以摘食,後來更是成為全鎮娛樂,就這樣相互攀比,互相協作,小鎮後來入眼都是綠意盎然、生機不斷。
 因為逐漸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個「可以吃的小鎮」,旅遊的人數飆增,為了確保大家能感受到小鎮最美好的一面,Pam又跟她的小夥伴一起設計了蔬菜旅遊路線和攻略,將那些正長得茂盛並結了果實的蔬菜地點用路線圖連在一起。這條路線的設計,貫穿了整個小鎮,經過咖啡館和小商店、穿過市場,慢慢地使整個Todmorden 鎮的經濟得到了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往外面的大城市跑了,開始投入到跟鎮上食物、蔬菜種植和銷售相關的工作中,整個小鎮的居民變得空前團結。
 人類遭遇的環境及食安危機,年輕人口外移、低迷不振的經濟,其實英國小鎮面臨的危機何嘗不是許多地方的縮影,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從自身及周邊環境改造開始,誰說馬祖不能成為另一個可以吃的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