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衛生福利局為提升縣內各關懷據點功能,日前邀請財團法人臺灣省私立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黃瑞臻主任就長照2.0中的ABC三級社區關懷據點的定位與功能進行講授傳述,作為推動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整合的準備。不論何種層級的長照措施,仍不能忽視活躍老化、在宅老化為終極目標,得以使晚年有尊嚴與自在的終老。
長輩們無不希望所處的空間環境是有家的感覺,畢竟家象徵著避風港的安全、無拘無束的自在,也是讓身心靈放鬆的場所。和我們一樣,老化速度飛快的日本有許多機構式或社區式的照護場所;但不同的是,那些場域給予長輩們有歸屬自在感,充滿家庭的溫馨,使得銀髮族可如同在自己的家中一樣,恣意地躺在沙發上休憩、抑或是穿著睡衣、睡褲在空間內行動,毋庸有太多的拘束或顧慮,畢竟那才是真正的放鬆。反觀我們當前仍有既定形象的窠臼,種種的規範與要求讓機構場所被長者們認為只是階段性的過程,找不到屬於自己認同感,進而影響到資源使用比率與推行成效。
此外,當前除少數機構推行零約束,泰半以上仍著墨於消極的防範意外為主,進而對老人家有種種的束縛和禁止,目的在求避免發生意外與減輕照護成本;久而久之,會讓長輩意志更加消沉,對人生看不到希望與未來,每日僅是生命的苟延。所謂零約束,並非係指完全不能進行範定,而是其限制是工具性的必要,像是搭車時要繫安全帶是為了減低意外傷害,但平時就不能任意將長者用安全帶綁著。當前的照護理念既然是強調以家為出發點的環境設計,就必須回歸到人性面的管理,給予個體自由最大的尊重。
欣見長照2.0政策相繼在佈點與推動,但過多聚焦於硬體設施的規劃和醫療資源的觀點,以致見不到人性面的關懷與柔性的討論。到底來說,長照政策是否能有效遂行,仍繫於執行面的成效,倘若長輩們能得到自在與尊重的照顧,自然也會口耳相傳,吸引更多家屬的洽詢,進而提升了照護網絡的涵蓋率。我們期待的,公部門不單只是開班授課,還必須思考如何把人性化與個別化的服務融入照顧服務中,以迎接鶴齡社會的屆至。
社論/人性化的關懷是長照政策待補強的缺口
- 2017-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