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導遠離菸害一直是公部門施政的重要工作項目之一。吸菸的危害已是存在的事實,減少吸菸人口也就在保障更多人的健康。雖然吸菸的人口多,但更多的人是不吸菸,也有拒抽二手菸的權利,因此,基於維護、尊重大多數人的健康及權益,全民共同建構無菸的生活空間、環境是絕對必須的,不僅是無菸餐廳,更要由無菸家庭開始,共同創造無菸校園、無菸社區、無菸職場的清新環境。
根據2005年歐盟及美國公共衛生部都分別發表多達數百頁的「二手菸害實證白皮書」,均強調:「二手菸沒有安全劑量,只要有暴露,就會有危險。」雖然目前政府已實施菸害防治法,並擴大公共場所禁菸範圍,但仍可看到癮君子們會在吞雲吐霧,造成二手菸的危害,地上也處處可見菸蒂的影子,可見仍有部分癮君子尚缺乏尊重不吸菸者健康之想法,室外公共場所遭受二手菸暴露的現象,依然危害著許多人的健康。
無菸環境已是未來的趨勢和消費主軸,由許多國內外的成功經驗,無菸的消費環境愈來愈受歡迎,也能有效的提振觀光及經濟效益。隨著生活水準的富裕,國人對於衛生、健康觀念相對的提升及高度的重視,戒菸、少酒、多運動、多攝取天然有營養的食物等養生習慣,也蔚成風氣。在這樣的轉變過程中,許多原本奉行「飯後一根菸,快樂似神仙」的「癮君子」,也會慢慢的受到環境的影響而改變一些吸菸的習慣。如在聚會場合中,縱使菸癮難耐,許多人也會自行到吸菸區、室外解解菸癮。這種避免讓他人吸二手菸的行為,就是對他人的尊重,基本上就是生活習慣及品質的提升。
目前國內的吸菸人口,仍然居高不下,而且吸菸的年齡層也逐漸下降,要做到全面禁菸的目標,是有其實際上的困難。但任何的拒菸、戒菸宣導,目的也在希望能有效的減少吸菸人口。吸菸的危害已是存在的事實,減少吸菸人口也就在保障更多人的健康。雖然吸菸的人口多,但更多的人是不吸菸,也有拒吸二手菸的權利,因此,基於維護、尊重大多數人的健康及權益,全民共同建構無菸的生活空間、環境是絕對必須的。
雖然說吸菸是個人的生活習慣,但隨著生活水準的不斷提升,吸菸的場合、時機,都要有所節制,吸菸的人也要尊重不吸菸者的權益,因為,二手菸仍然會影響他人,會造成環境空氣品質的不良,同時引起他人的不適、不舒服,甚至健康上的問題。因此,在個人「享受吸菸的樂趣」的同時,不讓他人跟著吸二手菸,就是懂得尊重他人,如果因此而減少吸菸的習慣,對自己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社論/打造無菸環境 健康會更好
- 2017-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