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營造更好的追淚環境

  • 2017-05-06
 馬祖藍眼淚持續發燒,今年遊客不減往年,但隨著熱度提升,追淚行為與在地常民作息之間所產生的矛盾甚至是衝突需嚴正看待。「藍眼淚」這三個字儼然牽動著絕大多數馬祖的人、事、物,雖然多數鄉親因此而蒙其利,但也難免有人受其害。藍眼淚既是馬祖發展的重要資源,各島都應在追淚環境規劃上更加重視與用心,在發展生態觀光的同時要兼顧常民正常作息。
 藍眼淚在去年創下馬祖史上最多的到客量,各行各業因為藍眼淚而顯得欣欣向榮,對馬祖觀光而言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獨特的經營資源,自然要善加珍惜。最近在網路社群媒體中不少鄉親針對追淚族對常民造成作息干擾提出不同意見,政府應該加以重視,並設法在宣導、管制上讓可能上演的矛盾甚至是衝突得以消弭。各鄉各澳要不要配合追淚關閉路燈一直尚存爭議,有人支持有人反對,其實光害事件可以透過更好的規劃來調整路燈照度或是角度來解決,在降低光害的同時又不會影響居民生活。
 夜間追淚容易發生危險,但由於市場利潤驚人,各家旅行社和導遊爭相分食這塊大餅,陸上達人帶路、海上夜航追淚,更有秘境探淚等行為,馬祖現在是越夜越熱鬧,有關追淚過程中安全的問題要更加重視。追淚者向海中丟石塊會不會造成生態問題無法證實,但在丟石塊的過程中可能傷及無辜是絕對可能的,因此不管是達人還是導遊,在帶領追淚族時務必要加強宣導與提示,這樣可以免去諸多困擾,畢竟來者是客,我們不希望觀光客因為追淚而引發衝突,讓夢幻的美景情境因而蒙蔽。
 馬祖因為藍眼淚帶來龐大商機,更是絕大多數鄉親生計的來源,政府的施政以此為重心理所當然,宣傳力道持續加強也是必要,但各鄉應設法營造更好的追淚環境,選擇安全又合適的地點加強周邊配套,如欄杆、提示照明、警語標示等,不管是達人帶路還是遊客自行前往,都能開開心心追淚、平平安安回家。其實只要多用心,改善追淚環境設施與規劃都不必花大錢,而政府在推動的過程中只要多與在地民眾溝通,相信會取得諒解與配合的。
 除了硬體設施改善之外,友善的人心更加重要,任何型式的衝突或糾紛對地區而言都是負面的宣傳,政府與民間都要小心翼翼經營這個區塊,而旅遊從業人員更不可有殺雞取卵心態,應設法讓藍眼淚產業獲得永續經營的基礎,交通食宿、遊程安排、景觀規劃環環相扣,任一環節都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