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地區部分鄉村污水的惡臭問題造成民眾困擾,隨著雨污水分離接管率提升,地下污水管的密度也跟著提高,此時管理的責任越來越重要,因為任何一個環節阻塞可能產生嚴重的後遺症。污水處理代表著地方發展進步的指標,但我們不能光看高接管率數據的表象,要落實管理讓管路暢通才是真正的進步。
多年前地方政府為推動雨污水分離,在各鄉各村鼓勵民眾接污水管,在各村設置最終處理池,然在中央經費的支持下地區的家戶接管率已超過九成,這個數據的成績甚至是超過台灣部分都會區,也讓馬祖在整體生活水準的指標上向前邁進一大步。高接管率在維護整體環保形象上扮演重要地位,但一個真正先進文明的地方更注重的其實是後續的管理工作。國外許多歷史悠久的老城市早在百年前就有整體的地下污水系統,而這些隨著都市發展仍能運作的污水系統靠的是完善的管理機制來維繫,這正是我們需要學習改進之處。
馬祖地小島散村落也分散,不是地形崎嶇就是太過平坦,這對雨污水的排放而言管路很難規劃,所以最終處理池特別多,配合地形的接管彎曲段也多,若碰到洩水坡度不足之處就容易造成塞管。政府基於人力的考量,很多措施都以委外管理為主,像是海水淡化廠、公廁打掃、污水管維護、景區清潔等,這些委外的任務造就了很多就業機會,但真正能為政府澈底解決問題的其實效果有限;如何落實委外管理是未來地區各項工作能否彰顯成效的關鍵,相關的契約雖明定罰則並有法可循,但重點是落實執法,對於未能盡責的廠商必須要祭出公權力。
污水管路的維管不是等到塞管手孔冒水後才來處理,平日若有經常性的通管或檢查抽水設備的妥善率,就不會造成塞管,這是管理層面的問題,政府機關站在監督的立場,對於塞管冒污水甚至造成惡臭所帶來的困擾都要檢討並設法改進。近年來地區觀光客大量增加,民宿、旅館如雨後春筍般林立,污水的量自然也會大幅增加,多年前規劃設計的管路或處理能量是否足夠?要不要分流等都需要進一步檢視。其實污水不僅是重要的民生問題,更是形象問題,在觀光遊客與日俱增的情況下,環保工作的負擔越來越重,若因為管理不當而造成問題,政府形象首當其衝。
污水管路要暢通、公廁要清爽,其關鍵仍在管理工作是否落實,有合理的管理經費就能有合理的要求,監督工作不能鬆懈更不能鄉愿。污水管是否暢通或產生異味,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地區整體環境優美,更不能讓污水臭了好山好水的美名。
社論/污水管路要暢通 管理要落實
- 2017-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