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離島遊艇旅遊開跑

  • 2017-05-24
 上週新北淡二漁港遊艇專用碼頭正式啟用,號稱全國第一座由地方政府推動,輔導漁會與民間遊艇業者共同合作開發的遊艇專用碼頭,預計可停靠65艘遊艇;但其實今年初金門首批遊艇旅遊已然於金、廈間開跑,而澎湖馬公第一漁港所規劃澎湖新灣區的遊艇港基地,由國內知名的亞果遊艇俱樂部取得BOT投資,也將在今年六月搭配澎湖遊艇生活節開放啟用,遊艇旅遊似乎正式開跑。
 因應海洋生態的變化,傳統漁業早已不若過去的繁盛,漁業署幾年前開始力推漁港轉型,目前全台有200多處漁港正在朝休閒方向轉變,還有部分大型的漁港在地方政府支持下,配合觀光政策轉型為遊艇碼頭,由此可看出配合發展觀光的休閒碼頭趨勢,正如火如荼在全台展開。
 淡水第二漁港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漁人碼頭,有石滬、耙文蛤、舢舨船等傳統漁業文化,也有福容飯店、木棧道、情人橋等現代觀光設施,其實已經是國內少數成功結合觀光休閒與傳統漁業的漁港。四年前淡水區漁會再向新北市政府申請以BOT的方式,與民間遊艇業者合作規劃遊艇專用碼頭,甚至還設計了漁船上架廠、修護服務中心,以提供專業、精緻的服務。
 而同為離島的澎湖,不但箱網養殖漁業成功,海上娛樂事業亦居臺灣離島之首,馬公第一漁港的遊艇港基地,由民間遊艇俱樂部取得BOT資格,除今年四月先行開幕的亞澎會所外,規劃55個船席的遊艇碼頭,預計6月22日正式完工啟用;舊有海上平台也將持續運用,不定期活用搭配操作表演或藝術等活動,澎湖遊艇生活節還將出動旗下4艘遊艇及14艘帆船船隊抵澎,宣傳澎湖遊艇觀光名號。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去年已為世界前四大遊艇製造國,但所生產的遊艇多數外銷至歐、美、澳,提供國人自用休閒比例非常低,台灣2016年遊艇登記艘數僅424艘,整體遊艇活動尚在起步階段。
 跑得比較快的部分縣市,像是嘉義布袋港、屏東後壁湖等,被監察院糾正恐成蚊子港,國內整體供給還是高於需求,使用率較高的還是基、北及澎湖的碼頭,因此新遊艇碼頭的建置還是要做好整體評估與規劃;但根據調查,國人旅遊時偏好的運動型遊憩活動中,水上休憩活動即占58%,其中乘坐遊艇及遊輪喜好程度有逐年提高趨勢,2004年17%,2008年30%,2015年則已達到34%。
 澎湖目前就有遊艇旅遊服務,例如4人同行每人1.8萬元,可密探無人島,還有釣魚、浮潛等行程,釣魚、抓龍蝦馬上嚐鮮、野味十足,為澎湖最頂級、精緻、私密的遊艇生態之旅,打破長久以來遊艇只是有錢富豪私人玩具的既定印象,讓一般人都玩得起。
 馬祖的海上娛樂事業尚未成熟,但隨著藍眼淚正夯,少數船主也打造私人娛樂船,開始爭奪海上休閒觀光這塊大餅,也許談遊艇尚且太早,但漁船碼頭多元經營勢屬必然,強化碼頭周邊環境設備,漁港碼頭多角化經營,馬祖海上娛樂必然是推動在地觀光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