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正視幼齡與高齡照顧需求的增加

  • 2017-05-26
 有道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爾來馬祖地區有兩項值得慶幸的事,其一為南竿鄉公共托育中心舉辦開幕典禮,象徵公共托育服務正式上路,另一為津沙社協舉辦珍粽飄香慶端午愛心粽製作及幸福食刻長者共餐,以及東引社區健康營造中心舉辦520健康一起走活動,邀約長者走出戶外。雖然僅是生活花絮中的一隅,但卻象徵人口幼齡化與高齡化的照顧需求攀升。
 「孩子~是我們最好的傳家寶」為先前內政部鼓勵生育創意標語票選第一名的金句,特別是在近年來少子化趨勢下,成為鼓勵催生的話術。時下父母社會生活壓力大、經濟負擔重、又肩負著照顧高堂老母上一代的責任,成為不折不扣「三明治族群」,復加上大環境的不佳,致使生育率降幅許多;儘管許多地方政府祭出生育津貼來誘引,但效果仍相當有限,甚至迭有補助款領完後戶籍即遷出的案例,畢竟「生育」不僅止於兒女出生,尚有後續養育栽培的責任,根本問題未改善前這般的情形殊難改善。
 台灣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王兆慶指出,學前托育政策過去沒被重視,是因為國人一直有個信念,認為照顧家人是家人自己的事,政府自然不太會介入;但近來公托炙手可熱,甚至得用抽籤方式決定,最大因素在於這項服務深入家長的心坎裡,協助減輕負擔。相較於私立幼兒園或是家托,公托一來費用平價許多,經濟壓力較低,二來環境與教學品質均較有保障,三來較無庸擔心校園經營不善倒閉問題等,在在成為許多家長的首選,也是公部門不得不去正視的問題,成為左右生育率的關鍵,普設妥適的公托成為各界的期待。
 有則謎語是這樣述說的,有一種動物出生時是4隻腳、年老時3隻腳,其答案呼之欲出,就是你我之輩的自然人,揭櫫老年人與孩童一樣,都需要妥適的照顧。步入高齡化在即的台灣,建構友善的銀髮族照護環境是不可忽視與迴避的課題,一來減輕家庭照顧壓力、給予喘息空間,二來也讓銀齡族群得以有尊嚴的生活、活躍老化,三來也緩解家庭經濟擔負,間接影響生育的可能性,四來也攸關地區發展與競爭力。現在的長輩就是來日的我們,對渠等友善也就等於款待自己,唯有給予溫馨關懷,才能為自己在來日種下善果。
 幼齡與高齡人口照顧是大勢所趨,我們除在人口政策上要有所調整外,更必須思考如何創造友善健康的環境,營造「快樂生育、健康老化」的遠景,以因應社會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