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塑膠製品長久以來不斷造成環境破壞,到今天已是不容忽視的課題。全世界不斷呼籲減少塑膠製品使用,但每年產出的塑膠製品數量依然驚人,面對這些長年不腐的垃圾,民眾應該喚起自我意識,減少使用塑膠製品,共同維護地球環保。
英國獨立報報導,一份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的新研究指出,曾經是一片淨土的北極海洋,現在漂著3000億件塑膠垃圾,顯見地球污染嚴重程度。塑膠不但可能攜帶有毒物質,還會吸附海中的化學物質,甚至累積到危險的高濃度。海鳥和魚類常常誤食塑膠而噎死,或是因胃裡塞滿塑膠而餓死。最微小的塑膠可以進入動物血管和肉中,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其危害不可言喻。
國內大賣場大潤發響應減塑,宣布7月起全面停賣購物塑膠袋,預估每年可減少730萬個塑膠袋流入市面,等於3萬4000棵綠樹一年的減碳量,比一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的減碳效益還多,同時被丟棄的塑膠袋、塑膠製品難以自然分解,更造成生態浩劫。
台灣深為地球村的一份子,維護地球環境責無旁貸,環保署提倡「限塑、減塑、無塑」理念,雙北市明年1月起停賣塑膠袋;苗栗南庄、三義遊人如織,苗栗縣政府積極宣導減少使用塑膠袋等塑膠用品,並請販賣飲料的店家儘量使用環保材質製品,作為減塑示範點。我國各縣市政府相繼發起類似減塑運動,鼓勵民眾自備環保購物袋,減少垃圾產生。
馬祖擁有絕美沙灘景緻,曾幾何時,海岸漸漸充滿垃圾,塑膠袋、拖鞋、寶特瓶、廢棄漁網、大型保麗龍等滿布沙灘。這樣的海岸任誰見了都會搖頭,即使「藍眼淚」、夕陽再美,這些廢棄垃圾總是煞風景的存在。
減塑行動應由你我共同做起,塑膠產品帶給人類健康的影響是長久累積的,不要貪圖一時方便,就使用塑膠產品。
對於減塑,政府部門應積極輔導餐飲業、餐館業不主動提供塑膠袋和免洗餐具,以提升民眾對於使用塑膠產品危害環境的認知,號召民眾一同樂當一個不「塑」之客,期待上下齊心、全民聯手的環保減塑工程大成功。
社論/全民減塑 為地球環保盡一份力
- 2017-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