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正視潛藏性負債的觀光評估

  • 2017-06-16
 觀光帶來人潮與錢潮,卻也極可能帶來美麗的哀愁,讓生活水準大幅下降,甚至感到厭煩與無奈。
 在歐洲以夏天欣賞永晝、冬天追尋極光為賣點的冰島,與馬祖同樣是海上島嶼,近來吸引許多觀光客慕名而來,儘管豐富了經濟,卻成為居民的痛。據世界報雜誌(Le Magazine du Monde)報導,冰島在幾年前平均歷年的外來遊客數量不過40萬人,去年攀升至170萬人,今年估計增加至230萬人,這些觀光客素質與水準不一,製造出許多困擾,舉如發生被浪捲走、海灘罹難、道路駕駛意外、落水失溫、以及隨地便溺等,各路人種帶來的諸多問題讓許多原夜不閉戶的當地居民變成要上門鎖的高度緊張。此外,為應觀光的需求,民宿旅館一間接著一間的成立,許多在地特色建築漸漸消逝,讓鄉親憂慮會如同歐洲其他城市一般,路途上除了旅館什麼也沒有。
 另一同樣在歐洲的義大利每年雖湧入世界無以計數的旅客,卻也一樣面臨相同困境,對觀光客又愛又恨。有水都之稱的威尼斯僅400平方公里、20多萬人口,卻因擁有獨特的人文與史地環境,每年吸引逾2,500萬名遊客蒞訪;雖打響知名度,卻有素行不良的遊客穿著比基尼、泳褲在大街上行走,甚至恣意在戶外露天野餐,甚至在路邊撒尿、在橋上跳水、破壞古蹟等,人潮的擁擠及脫序行為影響地區觀感、降低居民生活品質,讓政府當局想研議售票來限制人數。
 借鏡國外的例子相當值得我們省思,必須意識到觀光不僅是只有加法,還要適時地運用除法與減法。觀光的基礎在於品質與水準,透過旅遊得以放鬆漫步的品味多樣風情民俗與文化,洗滌心靈的深層;除了特殊情形外,相信沒有人會願意去又髒、又老、又窮、又擠的地方觀光。當地區開始發展觀光所引進的人潮諒必會對於環境、生態、經濟、人文、歷史等帶來莫大轉變,除了正向結果外,負面的衝擊更是為大,影響不但深且遠,往往無法再回頭,將常是觀光效益評估時常被忽略的「潛藏性負債」。
 馬祖地區的觀光事業發展有相當的成效,所帶來的商機一年比一年來得高,但影響卻也悄悄的在擴大。舉凡對海洋資源的捕撈、垃圾污染的增加、汽機車廢氣的排放、治安管理的缺口、休憩旅店的不足、景點的破壞等等,讓近年的觀光品質與水準起了微妙化學變化,敲響一記又一記的警鐘,頗值得我們深思。
 在發展的十字路口上,要適時的針對現行觀光成果進行綜合性評估,做為日後發展的參考,讓觀光長長久久。